1980年,陈永贵为什么要辞职,又为什么比别人晚半年才辞职

admin 2025-07-21 09:04 爱电竞介绍 107

1980年是个特别重要的转折年,就在那一年的2月份,中共开了第十一届五中全会,会上汪东兴、吴德、纪登奎、陈锡联这四位领导都主动提出不干了。

这年9月份,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陈永贵也放下了副总理的担子。

那么,陈永贵为啥会选择离职,而且为啥他比其他四个人都晚了一步呢?

大伙儿都知道,陈永贵在特别时期被迅速提拔为了干部。由于他倡导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让他一跃成为中国的知名人物,最终还当上了国务院的副总理。

不过,副总理这职位跟村干部可大不一样,得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才行。可陈永贵的文化水平实在不行,连文件批示都搞不定,所以这工作对他来说挺难担当的。

另外,陈永贵身为管理全国农业事务的副总理,得具备战略眼光和对整体工作的掌控力,而这恰恰是他的不足之处,表现得尤为明显。

要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陈永贵凭着他那张能说会道的嘴,还能勉强应付些工作。可到了改革开放那会儿,全党都忙着搞经济建设了,陈永贵的想法却还停留在老一套,这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因此,陈永贵在1980年9月的时候,觉得自己该退位了,就主动提出了辞职。

但是,汪东兴、陈锡联他们早在2月就离职了,为啥陈永贵要比他们迟大半年呢?仔细琢磨琢磨,主要是这三个缘由。

首先,在中央政府里,尽管大家对陈永贵这种快速升官的做法有些不满,但他身居要职却仍然保持着农民的朴实,一直勤俭节约,因此大家还是很敬重他。

特别是他当副总理那会儿,不肯拿副总理的薪水,一直靠着村里和省里的帮助过日子。这样崇高的品德真的很不容易,理所当然地赢得了大家的尊敬,没人对他有意见。

另外,陈永贵是个闲不下来的性子,一忙起来他就觉得心里踏实,特别是当他成为副总理后,繁忙的工作让他仿佛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根本不想停歇。

另外,他觉得自己虽然没其他领导那么出色,但也能干点事情,还能干得不错,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他心里其实并不愿意辞职。

第三,自十一届五中全会以后,尽管有不少人开始对大寨模式有所非议,但这些批评的话语都还比较温和、出于好意,陈永贵觉得心里能承受,他把这看作是大家在帮他指正,自己也应该大胆接受批评,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去完善。

不过,改革开放越推越广,大家的思想也越发开放了,批评起陈永贵来也不那么小心翼翼了,这让陈永贵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另外,陈永贵渐渐觉得,好多有本事、有主见的年轻人都冒头了,自己跟他们在不少观念上都合不来,工作上自然就碰出了不少火花。他去跟中央的领导反映情况,希望讨个说法,结果领导也偏向年轻人那边,让他改改观念,跟上时代步伐。这事儿让陈永贵心里挺不是滋味。

当然,陈永贵是个有肚量的老党员,他清楚自己本事不算大,再加上亲眼见到改革开放后进步神速,他心里头别提多乐呵了。他也安心地把管理的重任交给那些有想法、有拼劲儿的年轻人。

所以,在1980年9月举行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陈永贵正式放下了副总理的担子,又回到了农民的老本行。

原本,陈永贵心里惦记着回老家大寨,毕竟那是他生长的地方。不过,中央很体恤他,安排他到北京东郊的农场做顾问,好让他继续用上自己在农业上积累的那些经验。

陈永贵对这个新岗位挺满意的,他本来就是个农民,现在算是重操旧业,还能继续把自己的经验派上用场。

1986年3月26日,陈永贵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快不行的时候,陈永贵跟孩子们讲:“人终归有一死,我给毛主席争光了。我一个农民,能当上政治局委员,谁能想得到啊?我敢讲,我这样的农民,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

上一篇:全红婵爸爸去工地看施工进展,叮嘱工人们不要着急,把质量搞好
下一篇:邓小平问:愿意到第四兵团,还是到湖北工作?李先念:回湖北

热点资讯

爱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