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偷得半日闲,正想躺在沙发上打个盹,结果手机就开始不安分地唱起了“叮叮咚咚”外卖骑手语音提示,快递推送通知,还有那些根本没用的App弹窗,哗啦啦一大堆,好家伙,科技这玩意越来越多,眼看着都快成了咱们生活里无处不在的第五类元素。你还别说,这场面有点像打开潘多拉魔盒,东西一多,确实方便,却也让人脑阔疼。有人说,科技是让生活变轻松的法宝;也有人嘀咕,它才是新一代的“搅局者”,原本简单的小日子全给搅合得七零八散。哎,这到底是谁对谁错?你咋看?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只有一台黑白电视,还得蹬自行车去买酱油,一来一回运气不好碰上雨,还真能湿成个落汤鸡。那时候,身边人的烦恼主要是计划经济的票证该怎么花,菜市场能不能买到新鲜的肉。现在,扫码就能买菜,穿着睡衣都能薅到半夜的直播带货优惠券,就一句话,便捷得有点不像话。你要问,现如今科技有多渗透咱们生活?用热词讲就是万物互联。你上班靠地铁刷脸进站,家里扫地用机器人,连刷牙都要用个智能蓝牙牙刷来提效率。谁敢说这些没让咱们舒服点儿?只要你手指灵巧点,啥都能移动下单,还能追个全球新剧,既省力还省心,老少咸宜不是?
不过哦,人吧,有时候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那点毛病。科技一进家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制造了许多新麻烦。比如说,哪天智能家居WiFi掉线,连灯都打不开,电饭煲都傻眼。再说购物,按理说网购是帮你省时省力的,谁想到太多选择反而让人挑花眼,人送外号“选择困难症晚期”。还有工作,现在讲究信息化、自动化,老板本来嘴里喊着要“解放双手”,最后却让微信群24小时在线、任务分分钟“滴滴”到。没错办公楼里没手工劳作的麻烦,手机电脑却成了新型的“脚镣”。科技改变生活,问心无愧,可它也真让一些原本简单的事,变着法儿搞复杂。
说到这儿,有人肯定要杠了:不是吧,这不是咱自己作的吗?要不别玩智能锁,别用导航不就得了?问得好,真要这么干吧,还真不容易。都说“时代的潮水推着你往前”,你在哪儿都得卷着走。工作会上,老板开口第一句就问新系统学没学会,发票会不会自动报销;朋友圈要是不刷个AI美颜自拍,都不好意思跟同学聚会。眼看着人和科技紧紧绑在一起,谁还能单单摘出来过个纯净小日子呢?
就算你再怀念“老电视儿带雪花”、“煤气灶的咔哒声”,说到底也是美好记忆罢了。现实生活嘛,需要跟时间赛跑,需要效率,需要能省就省。科技手段大步流星往前蹿,咱老百姓也是迎着风口捉鸡,没办法。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趟列车你都是被“强行带上车”的旅客。试问,现在让你一天不碰手机、不断线,你是不是还真有点慌?
当然咯,咱也不能一棒子把科技打死。谁个不愿意日子过得安全点?医保、交通、政务、教育,哪个行业越智能化,群众的获得感越强,哪个城市智慧化搞得好,老百姓的幸福感越高。扫描二维码健康码抗疫、无人驾驶公交解决堵车、区块链追踪食品安全,“黑科技”助力民生不是一句空话。要说它给社会进步添了多少动力,天知道。甚至有人感叹,现在谁再敢讲信息爆炸是坏事?说不定你每天浏览新闻、刷短视频,才是和外面世界保持热络的证明。
可是,科技这茬咱也得慢慢咂摸。利大还是弊多,权衡全凭自己把舵。咱的生活是不是逃不过被“算法”安排?你发现没,很多App推送的内容,越看越像量身定制,你一点赞,“猜你喜欢”立马更上一层楼。有人说,这叫大数据挖掘,你爽着;可有人不乐意,说这明摆着就是“圈养”么!再看看老一辈人,很多爸妈被手机上的新功能整得晕头转向,误操作一堆,支付、核销、远程监控,越用越怕出错,“无纸化”上来也是真麻烦。老一辈人赶不上趟,年轻人也有自己的吐槽:成天被信息轰得头大,恨不能“数字排毒”一周。这不,科技在带来效率同时,也悄悄塑造着生活的节奏和习惯,甚至还顺手捧红了心理咨询、数字禅修这新行当。
如果你问“科技到底是让生活更爽,还是更复杂?”这个问题,怕是没法一锤定音。想清楚,生活的乐趣和烦恼原本也是一体两面。你看,外卖App能让你点啥吃啥,但“三高”发胖了可就不是App的锅。你刷抖音两小时全当消遣,结果睡前焦虑加重,还是得靠自控力。科技给我们一张“便利卡”,用不用、怎么用,钥匙一直攥在咱自个手里呀。
所以呢,咱得据实而论,不该让科技全背锅,也不能什么错都往自己身上揽。或许,最关键的课题,就是如何找准和科技相处的“安全距离”。你既不能完全抵触新事物,也别让自己被各种App和智能设备绑架了生活节奏。听说现在有不少城市开辟了“无智能时区”,鼓励大家偶尔远离手机,走走线下公园,甚至“断舍离”一部分电子产品,让心灵回归一点简单。你说,这是不是和跑步、读书一样,也是一种自我修复的方式?谁能说,这不是人在和科技博弈中的另一个智慧选择?
归根到底,时代的指针往前跳着走,科技也在推着社会向前奔,只不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定义,始终绕不开自己这颗心。别让手机成了“手铐”,别让屏幕替你决定人生的温度。改变生活,是科技不变的使命;守护幸福,还得靠我们一点点斟酌。这科技世界,谁不是又爱又恨、边用边吐槽呢?你瞧,这场关于生活本质的对话,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