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组要来了。”
这六个字飘进办公室,比老板说“这方案不行,重做”还管用。
上一秒还热火朝天聊着八卦的同事们,下一秒立马切换到静音模式,只有键盘噼里啪啦的敲击声,显得格外心虚。
说真的,这反应,是不是有点太戏剧化了?
我一哥们儿,老王,在体制里混了小二十年,前阵子就差点因为这事儿提前“退休”。
后来他约我撸串,喝高了,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控诉:“你知道吗,就为了一份破纪要,我连给我儿子写的遗书草稿都想好了。”
什么情况?
原来巡视组要查一份五年前的会议记录,偏偏负责档案的那位仁兄,前一天晚上踢球崴了脚,在家躺着呢。
领导脸一黑,指着老王说:“你,去把那玩意儿给我刨出来!”
老王当时就傻眼了。
五年前的故纸堆啊,那不亚于考古。
他在档案室里熏了俩钟头的灰,打了几十个喷嚏,总算在一个快散架的柜子底下,摸出了那个传说中的文件夹。
他颤抖着打开,心刚放下一半,另一半直接沉到了谷底——最后一页,被人撕了个狗啃似的口子。
“完犊子了。”
老王说,那一瞬间他脑子里演完了一整部《碟中谍》。
是谁干的?
是哪个离职的兄弟临走前下的黑手?
还是有人故意给我挖坑?
他甚至开始琢磨,现在冲出去坦白,是算自首还是算顶包?
这事儿后来当然是虚惊一场,查清楚了是存档时就不小心弄坏了,电子版完好无损。
可老王那一下午的心路历程,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你看,巡视巡察这玩意儿,它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像个放大镜,把你心里那点儿小九九、小疙瘩,照得一清二楚。
所以啊,我真搞不懂那些一听风声就立马开启“演员的诞生”模式的人。
前脚还在会上表决心,后脚就“突发阑尾炎”,病假条P得比真的还像。
还有的干脆玩消失,电话不接微信不回,你以为你在演《失孤》啊?
大哥,人家巡视组手里有花名册,你就算躲到月球上,也得算你旷工。
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操作,简直是把“我心虚”三个字刻在脑门上,生怕别人看不见。
纪委划出的这些红线,可不是闹着玩的。
比躲猫猫更离谱的,是留在原地“造假”。
巡视组要看账本,他连夜加班,愣是把账本做得比上市公司的财报还漂亮。
亏损?
不存在的,那叫战略性投入。
支出超标?
不可能,那是为了扩大再生产。
真当人家巡视巡察的同志们没学会计的?
现在的财务系统,一笔钱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比你家小区的监控录像还清楚。
你这番操作,最后只会把自己作成一个笑话。
当然,最高级的玩法,是跟你玩心理战。
个别谈话的时候,那叫一个声情并茂,态度诚恳得能拿“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问他项目为什么停滞了,他能从俄乌冲突聊到全球供应链,就是不聊自己不作为。
问他群众反映的问题,他拍着胸脯保证“早就解决了,大家赞不绝口”。
结果呢?
人家巡视组出门右转,找个大爷大妈一唠嗑,你编的那套嗑儿,五分钟就被拆穿了。
这还不是最绝的。
最绝的是有人自己不敢说,还不让别人说。
眼瞅着同事要去谈话,赶紧凑上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兄弟,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差不多得了。”
这哪是劝人,这分明是威胁。
对抗组织审查这条红线,踩上去可就不好下来了。
说到底,很多人怕的不是巡视,怕的是自己屁股底下不干净。
总觉得人家是来“找茬”的。
其实换个脑子想想,这不就是一次免费的“体检”吗?
平时你自己看不到的毛病,现在有专家来给你指出来,帮你开药方,这不是天大的好事?
非要讳疾忌医,甚至自己动手改X光片,那最后倒霉的,只能是自己。
所以啊,下次再听到“巡视组来了”,别再琢磨那些没用的了。
该干嘛干嘛,身正不怕影子斜。
坦坦荡荡把门打开,这才是成年人该有的体面。
不然,你费尽心机演的这出戏,到头来,感动的只有你自己。
对了,你们单位遇到过这种事儿吗?
评论区聊聊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