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拨离间、恶意攻击?王曼昱不忍道出一切,孙颖莎终于迎来了正名
刷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心里说实话,有那么一瞬间真的冒火。澳门那场4比3的大决赛,本该是运动员拼极限、球迷一起为中国女乒喝彩的时刻,结果热搜第一却变成了“孙颖莎故意压王曼昱”。24小时暴涨17万条黑帖,这流量比冠军奖杯还重,话题扎心又扎人。
你点进去一看,全是截图、慢放、分析拍子角度,像侦探破案——“看这里,拍子在她脸前!人家曼昱能不委屈吗?”评论区全员在线控诉,句句带情绪。有人骂莎莎心机藏得深,有人替曼昱打抱不平,最火的留言还上了“塑料姐妹花”,这词儿你很难不笑出来。
可实际上,现场比网友想象冷静太多。赛后快采区,王曼昱直接对镜头说:“能和莎莎当对手很开心。”没抖腿,没躲闪,眼神干净得跟自习课一样。两人肩并肩看完技术录像,孙颖莎拿着笔在平板上画线,王曼昱点头,现场像论文答辩,气氛安静得有点甜。
更绝的是翻翻旧账——2018年奥地利公开赛,两人第一次配双打,决赛落后两局,硬生生扳回来,最后俩人抱着转圈笑得跟小孩一样。国际乒联官网到现在都认,两人联手拿下12个双打冠军,胜率高达83%,甩市面上大部分固定组合几条街。
去年世乒赛女双决赛更夸张,0比2落后,硬是连追三局逆转。赛后抢话筒,都想先夸队友,还差点把话筒怼出回声。这种“你很棒、不你更棒”的场面,说真的,剧本都写不出来。
国乒队里,类似的场面其实多到不稀奇。马龙输球后先夸樊振东,樊振东赢球反过来检讨自己;陈梦和王艺迪比赛结束一起去吃火锅,球迷偷拍,桌上三盘肥牛两盘毛肚,谁都不在乎卡路里。就这种日常,真金白银地告诉你什么叫“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
说起来,孙颖莎每天多练半小时发球,手背全是肌贴,伤痕不是装出来的。王曼昱膝盖积水,冰袋能缠到脚踝,她还要硬扛到最后一分。家长也很容易让人动容——曼昱爸爸把肉夹馍摊关了,保温桶直接带进场,只为让女儿喝一口热汤;莎莎妈妈每天微信提醒女儿拉伸,语音十秒以内,连个废话都没有。
有人爱看宫斗,是因为自己生活太平淡。可竞技体育最有魅力的部分,恰恰是那些没啥剧情的“咬牙”。两个人从省队、国家队一路赛到世界大赛,场上拼到最后一分,不服谁都不让,场下还能笑着约下次再战,这份情谊,比什么“塑料姐妹花”可太实在了。
说白了,如果这两个人真不合,怎么可能一起拿下12个冠军?要是她们真演戏,谁愿意把膝盖练到肿、把手练到伤?这些质疑和挑拨,在真正的成绩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真正的对手,能让你成长,能逼出你全部实力;真正的姐妹,哪怕赛场互不相让,场下依旧能搭肩说笑。
下次再刷这种带节奏的帖,建议大家:看清楚,别让套路骗了眼睛。竞技体育不是宫斗剧,女乒姐妹也不是网络喷子想象的“塑料花”。
这一场正名,属于孙颖莎,也属于王曼昱,更属于所有坚持拼搏、不屈不挠的中国运动员。这才是中国女乒的样子,这才是冠军的样子,不怕谣言,更不在意流量。有实力,不吃亏;有信任,谁也挑不散。
未来,不怕风雨,谁敢质疑我中国女乒的团结?我们早就准备好了!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