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其貌不扬、人畜无害的单身狗小手川龙,1978年生。
每天早上,他都骑自行车,去东京街头的便利店,买个300日元的金枪鱼饭团当早饭。
他住的公寓没落地窗,很普通。
交易室里也没有满墙的高级显示屏,就一台用了五年的旧电脑。
墙角还堆着一箱箱酱油味泡面。谁想到呢?
这个单身狗,手里股票市值,超2000亿日元!
按2025年的汇率,1日元换0.05人民币,算下来就是100亿人民币。
他在日本股民眼里,是“最接地气的股神”。有钱肯定招女人喜欢。
这不,有女明星公开喜欢他。
他冷冷一笑:“女人只会影响我拔刀的速度!”
简直是日本的岳不群。
对了,他在股市常用的账户代号是“BNF”,所有日本股民都知道。一、社恐小伙靠“不慌”赚第一桶金
1978年,小手川龙生在日本千叶县,一个普通工薪家庭。
他爸爸是工厂技术员,妈妈在家做家务——出身普通。
上学时,他是班里最没存在感的人。
老师点名常漏他,同学合影他总缩在角落。
只有数学考试,他能稳定考95分以上,大家才想起,“哎呀,班里还有这么个人?”大学时,他还是独来独往。
课表满了,就待在教室安静做题;
没课了,就去便利店打工。
一小时能赚900日元——2000年前后,日本大学生兼职基本就是这个价。
赚的钱,他全存进银行卡。
快毕业时,他看着同学们挤破头找工作。
大家天天穿西装面试,还得应付职场里的人情往来。
他干脆不想干了:“当社畜得天天看别人脸色,不如自己做买卖。”那时候日本股市刚跌过一波。
2000年左右,日本互联网泡沫破了,股市也受了影响。
很多人一提炒股就怕,可22岁的小手川龙,觉得“机会来了”。
他拿出从小攒的160万日元,按2000年的汇率,差不多是8万人民币。
他用这钱开了股票账户,一头扎进股市。
那时候他没啥复杂技巧,唯一的“优势”就是他的社恐性格。
别人容易被涨跌影响情绪,他却能稳住,不慌。2000年到2004年,是日本股市的“至暗时刻”。
根据日本交易所(JPX)2004年的报告:
日经225指数从2000年初的19500点左右,一路跌到2003年4月的7607点。
不少散户亏得底裤都没了,有的甚至卖房子补仓。
可小手川龙跟没事人一样:
股市涨了,他不跟风加仓;
股市跌了,他泡碗泡面,边吃边看盘。
他专找那些跌到位的优质小盘股,慢慢买。有人问他“不怕亏吗”,他就说:“股票跌多了总会涨,涨多了总会跌,慌有啥用?”就靠这份“不慌”,他一开始拿160万日元进场,先赚到2亿日元。
之后四年,又涨到11.5亿日元——按2004年汇率,差不多是5750万人民币。(这样看来,炒股好像挺容易的哈?)
后来他试着在日本知名股票论坛“Money Bookers”分享经验。
结果有人骂他“骗子”“吹牛皮”。
他干脆删了账号,再也不跟人聊股市。二、16分钟赚1.1亿:一次“输错单”里的冷静操作
2005年12月8日,东京证券交易所出了件“荒唐事”。
这件事后来还被东交所列为“史上最严重的交易失误案例”之一。
也因为这件事,全日本都记住了“小手川龙”这个名字。那天早上9点07分——东京交易所9点开盘,刚开7分钟。
睿汇证券(英文叫Rui Securities)有个年轻交易员,本来要输“61万日元卖1股J com股票”。结果手一抖,输成“1日元卖61万股J com股票”。更离谱的是,当时东交所的交易系统,没设“卖单数量超过流通股总量就自动拦截”的功能。
这个明显有问题的订单,居然通过了!要知道,J com公司当时总共就3450股能流通——这是东交所当时公开的数据。
61万股,相当于流通股的200倍还多!
订单一成交,市场立马炸了:
散户们以为J com要倒闭,吓得疯狂卖手里的股票;
机构们却眼睛发亮——这明显是“捡钱”的机会啊!
为啥是机会?
因为“卖61万股”根本没法完成交割。
股票交易有规矩,卖方得在3天内把股票交给买方。
睿汇证券交不出这么多股票,最后只能高价买股票,股价肯定会涨。这时候,小手川龙已经盯了16小时盘。
前一晚他熬夜分析美股和大宗商品走势,所以盯盘时间这么长。
他一看情况,立马动了。
他没跟着散户慌,也没等股价涨,直接在跌停板上疯狂“扫货”。
日本股市有规矩,单日最多跌15%,跌到底就叫跌停板。
16分钟里,他买了7100股J com股票——其中5000股是跌停价买的,2100股是小涨一点后买的。果然,睿汇证券在9点15分左右发现输错单,赶紧想撤单。
可东交所系统两次驳回。
没办法,睿汇只能“反过来操作”,跟其他机构、散户抢着买股票。
硬生生把股价从1日元,拉到77万日元的涨停板。
日本股市单日最多涨15%,涨到顶就叫涨停板。这时候,所有人都觉得股价还会涨,想等着“赚更多”。
可小手川龙做了个反常识的决定:9点40分左右,把手里的7100股全卖了。有人劝他:“再等等,说不定能涨到100万日元。”
他摇头:“我定了规矩,股票从不过夜,赚了就落袋为安。”当晚,东交所发了紧急公告,强制这次异常交易,按每股91.2万日元现金结算。
算下来,小手川龙这波操作,赚了22.6亿日元。
按2005年的汇率,差不多是1.1亿人民币!
而那些贪心等“翻倍”的散户,最后只等到“强制平仓”的通知:
第二天开盘,股价回落到80万日元左右。
不少人因为保证金不够,被券商强制卖了股票,亏得厉害。
后来有人问他当时怎么敢“赌”,他说:“不是赌,是算。睿汇卖了根本交不出的股票,肯定得高价买回去,这是明摆着的事。我就是比别人快一点,也比别人敢‘停’。”三、2000亿身家还吃泡面:成功秘诀是“对诱惑说不”
现在47岁的泡面王子小手川龙,身家早超2000亿日元。
这是日本《东洋经济》2024年“日本富豪榜”估算的数。
可他还是过着“苦行僧”一样的日子。
他没买豪宅,还住东京郊区的普通公寓,面积不到70平方米。
他没买豪车,出门要么骑自行车,要么坐地铁。
地铁常坐JR京成线,很普通的线路。衣服大多是优衣库的基础款,一件衬衫能穿三年。
他最喜欢优衣库的牛津纺衬衫,一件才1990日元,不贵。他的交易室里,没有分析师团队,没有高级设备。
就一台老式电脑——型号是联想ThinkPad X280,2018年买的,用了挺久。
桌上总放着一碗刚泡好的泡面——常吃日清酱油味的,一碗120日元。他常说:“饿肚子能让我保持清醒。”
就算赚钱最猛的时候,他也坚持每天只吃一个便利店饭团,或者一碗泡面。
有人说他“抠门”,他不这么认为:“吃太好、住太好,容易让人贪心。我要的是判断清楚,不是享受。”他还定了三条“铁律”,到现在都没破过:
第一条,不被情绪影响。
别人因为股票涨跌欢呼或哭的时候,他该看盘看盘,该吃泡面吃泡面。
从不让情绪打乱交易计划。
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时,他连续一周每天只睡4小时,还是能稳定做交易。第二条,不贪物质享受。
赚了钱从不多买东西,除了必要的生活费,剩下的全投回股市。
但他从不用“卖房、借钱”的方式炒股——他炒股的本金,一直是股市赚的钱,没加过初始资金以外的钱。第三条,不浪费时间社交。
除了必要的交易沟通,他几乎不参加聚会。
连娇嫩欲滴的日本女星泽尻绘里香,都公开表示,欣赏他的投资能力(2010年的事),可他竟然无情的拒绝,一点都不给面子。
他说:“谈恋爱要花时间吵架、哄人,这些时间够我做300次交易了。”
结尾:
其实,小手川龙能成功,也赶上了日本经济的特殊时候。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了。
很多人沉迷“赚快钱”——要么买奢侈品,要么跟风投资,最后亏得一塌糊涂。可小手川龙靠“低调、克制”,在股市里慢慢攒钱:
别人追涨杀跌,他在研究公司基本面——尤其关注中小企业财报里的现金流数据;
别人沉迷社交,他在盯盘;
别人追求享乐,他在泡面的热气里,看清股市的规律。
他自己写过一本《BNF交易日记》,2015年匿名出版的,只在小众投资圈传。
里面写:“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能对99%的诱惑说‘不’。”这就是他,从160万日元,赚到2000亿日元的核心秘密(约8万人民币到100亿人民币)!
内容引用出处:
1、本文根据翔云杠杆2023年1月12日发布的《日本千亿牛散小手川龙:160万日元到2000亿,泡面和孤独是他的炒股秘诀》改编
2、文中2000-2004年日本股市数据来自日本交易所(JPX)2004年度市场报告
3、2005年J com事件细节来自东京证券交易所2005年12月10日《关于J com株式异常交易的事后调查公告》
4、2024年身家数据来自日本《东洋经济》2024年“日本富豪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