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的郁金香告诉你:你在A股亏的根本不是钱

admin 2025-10-26 20:32 爱电竞介绍 67

A股市场上,最经典的幻觉之一,就是散户们总觉得自己是在搞“投资”,是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凡亏得龇牙咧嘴了,就跑去学各种“纪律”,什么资金分配、止损原则,仿佛拿到了一本失传的武功秘籍,从此就能金盆洗手,专心当高手。这画面,总让我想起村口的大爷们,揣着两百块钱,围着个破棋盘,慷慨激昂地指点江山,讨论的都是集团军如何穿插包抄的宏大叙事。

本质上来看,这是一种角色扮演游戏,cosplay的是华尔街之狼。你以为你在管理仓位,其实是在管理你那点可怜的希望;你以为你在执行止损,其实是在跟自己的自尊心打一场必败的仗。为什么割肉那么难?账面亏损10%的时候,你安慰自己是技术性回调;亏20%的时候,你开始研究公司基本面,试图证明自己没错;亏到50%,你干脆卸载软件,宣称自己是在做“价值投资”,准备和管理层交个朋友,耗到天荒地老。

这个过程,和钱的关系有,但不大。它真正要命的地方,在于它是一场对你“自我认知”的公开处刑。卖出那只亏损的股票,就等于在全世界面前大声承认:“我,就是那个在山顶上吹牛批的傻子。”这比亏钱本身,要痛苦一百倍。人性是什么?人性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就是我永远不可能错,如果错了,那一定是市场的错。所以,所谓的“越跌越补”,根本不是什么摊低成本的财务计算,而是一种近乎偏执的心理防御——我再加钱,就是用行动证明我的判断没错,我是在为我的尊严而战!你看,多么悲壮,多么拉风,多么……愚蠢。

这套剧本,太阳底下毫无新意。四百年前的荷兰,那帮炒郁金香的兄弟们,玩得比我们今天花哨多了。一个体面的阿姆斯特丹工匠,会把全家吃饭的家伙——他的工具铺,拿去抵押,就为了换一个叫“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球茎。当泡沫开始破裂,价格雪崩的时候,你猜他做了什么?他没有止损。他会冲到市场上,试图用更低的价格再买入一些别的便宜球茎,因为他坚信,这只是暂时的,皇帝用过的夜壶,那也是古董,高贵的郁金香怎么可能一文不值?驱动他的,不是对鲜花的迷恋,而是对“一夜暴富”这个剧本的路径依赖,以及无法接受自己从“准富豪”一夜之间变回“穷工匠”的巨大心理落差。

历史总在押韵地犯傻。四百年前的郁金香球茎,和今天某些上蹿下跳的概念股,本质上是同一个东西。它们都是一个“载体”,承载的是乌泱泱的人群那无处安放的贪婪和恐惧。而我们这个时代,更是把这种人性放大到了极致。那些手机上的交易软件,界面设计得比游戏还上瘾,红红绿绿的K线图,不断挑逗你的神经。大数据和算法,精准地推送着让你焦虑或狂喜的消息。整个体系,就是一个精心搭建的、利用你人性弱点的巨大草台班子。它根本不希望你理智,它就是要你情绪化,要你追涨杀跌,要你频繁交易,这样它才能从你每一次不理智的点击中,蚕食掉那些手续费和价差。

所以,聊什么资金管理、止损纪律,有点隔靴搔痒了。这就像教一个赌徒如何科学地分配筹码,本质上还是在赌桌上打转。真正的祛魅,是想明白一件事:你,作为一个信息、资金、心态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散户,在这场游戏里的最优解是什么?不是学会怎么“赢”,而是学会怎么“不输”。

不输的第一步,就是彻底放弃那个“我是股神”的人设。承认自己就是个普通人,看不懂财报,也预测不了宏观,更斗不过那些用超级计算机跑模型的机构。你的那点所谓“纪律”,在市场的随机性和人性的顽固性面前,脆弱得就像一张餐巾纸。真正的硬通货,不是你账户里那点钱,而是你的平常心。是你能够在99%的人都在狂欢或恐慌的时候,关掉软件,出门遛弯的能力。是你能够把买股票这件事,看得和楼下超市买棵白菜一样平淡无奇的能力。

说到底,我们这些小韭菜,能给这波澜壮阔的时代贡献点交易量,就已经算是功德圆满了。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上一篇:亏损后的觉醒:不重仓、不满仓、不杠杆是铁律
下一篇:车贷该怎样还才最省钱?

热点资讯

爱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