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林徽因最终选择了梁思成,让徐志摩伤痛不已。
那么,徐志摩与林徽因是否能想得到?近百年之后,两家的后人相聚时,会是一个怎样的光景。
别出心裁的同框
这幅画面非常有趣!左边这一位,是梁从诫的孙女梁周洋,其曾祖母是林徽因先生。
右边这位是徐积锴的孙女徐文慈,其曾祖父是诗人徐志摩。
跨越百年,两个家庭的后人站在一起,谈笑风生。想必是其曾祖,都未有想象过的画面,令人感叹。
林徽因曾孙女梁周洋
这个是梁周洋的近景镜头,细看之下,颇有几分相似曾祖林徽因。相比徐志摩后人,则更具有东方女士的温文尔雅的美感。
1990年,梁周洋7岁时,就被家人送到美国生活和学习。此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所以其此刻的妆容,还是颇有西方色彩。
这是一张梁周洋和父亲的同框合影照。右一就是其父梁鉴,梁鉴是林徽因之孙,对青铜器的鉴赏有很高的造诣。
梁周洋在同父亲待一起时,就显得非常温婉可人,成父亲的小棉袄状。
徐志摩的曾孙女徐文慈
这个是徐文慈的近景镜头,相比梁周洋,徐文慈看起更率真。确实是气质差异很大,各有所长。
徐文慈的父亲,是徐志摩的独孙徐善曾。早在50年代,就被祖母张幼仪移居到美国。所以,徐文慈应该是生长皆在美国。
这是徐文慈陪着父亲,到徐志摩墓前祭拜时的留影,右二是徐志摩唯一的孙子徐善曾。
徐善曾幼年时,由祖母张幼仪抚养,直到1953年,才去美国同父母团聚。长大后,徐善曾毕业于美国耶鲁名校,成为一名高级金融人才。
二人手迹
这是两人在 会面尾声时,各自写感言。从字迹来比,也是各有春秋。
上半部分是林徽因曾孙女所写,行笔较为流畅,字迹写得非常工整。
下半部分是徐志摩的曾孙女所写,虽然写得没有梁周洋那般洒脱,但也胜在笔画清晰,运笔有力。
结尾
在这场别出心裁的会面中,梁周洋即兴朗诵起了徐志摩的作品《我不知道风》,而徐文慈也诵读起了林徽因的作品《别丢掉》。
如果林徽因和徐志摩地下有知,看到后人以这样的方式相互问候,应该深感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