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聊点有意思的。
说起法国投降梗,很多人都知道。但真实的数据,可能比段子更魔幻。
1940年5月10日,德军进攻法国。6月22日,法国投降。
6周。42天。
一个拥有百万大军、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兰西,用时间告诉全世界:什么叫真正的「闪电投降」。
更离谱的是——开战第5天,法国总理雷诺就打电话给英国首相丘吉尔,用英语说:「我们战败了。」
丘吉尔以为他在开玩笑,结果雷诺又重复了两遍:「我们输了,我们真的输了这场战斗。」
问题来了:一个准备了十几年,修建了世界最强防线的国家,怎么就这么快认输了?
01
先看看法国准备了什么。
12年时间,50亿法郎,修建了全长390公里的马奇诺防线。 5800个永备工事,平均每公里15个。墙厚3.5米,装甲厚300毫米,能抗420毫米臼炮直接命中。
地下有指挥所、食堂、医院、发电站,工事之间用有轨电车连接。法国人把它当成钢铁长城,觉得德国人插翅难飞。
军力对比看起来也不差。坦克:双方都是3000辆左右。火炮:法军11200门 vs 德军7710门。飞机:法军1300架(加上英国1000架)vs 德军4500架。
唯一的劣势是空军。但法国人觉得问题不大,毕竟有马奇诺防线。
然后呢?德军根本就没打算走马奇诺防线。
5月10日凌晨,德军兵分三路。B集团军群佯攻荷兰、比利时,吸引英法联军主力北上。A集团军群主力装甲部队,悄悄从阿登森林穿过,直插法国腹地。
法军总司令甘末林压根没想到德军会走阿登。他认为:「阿登地形崎岖,坦克过不去。」
结果德军装甲师在阿登森林如入无人之境,11天就冲到了法国西部海岸,把英法联军拦腰截断。
50亿法郎的马奇诺防线,成了世界上最贵的摆设。英国「泰晤士报」讽刺道:「马奇诺防线成功挡住了法国人反攻的勇气。」
02
更荒诞的在后面。
5月15日,开战第5天,丘吉尔赶到巴黎。法军总司令甘末林用5分钟介绍完战况后,全场陷入死寂。
丘吉尔问:「战略预备队呢?」
甘末林摇摇头,耸耸肩:「一支也没有。」
什么意思?法军把所有精锐都派到北方支援比利时了,后方一支预备队都不剩。 当德军从阿登突破时,法国中部门户洞开,无兵可调。
这时候法国人才反应过来:上当了。但已经晚了。
德军装甲部队用无线电协同狂飙,5月20日就把40万英法联军包围在敦刻尔克。法军高层指挥全面混乱,前线部队缺乏统一命令,很多作战指令还靠摩托车骑兵传递。
当德军装甲部队已经冲进法国300公里,去支援北方的法军还在比利时空转,追着不知道在哪的德军「主力」。
有士兵在日记里写:「我们到底在追谁?没人知道。我们像在跳一支没有指挥的华尔兹。」
03
那这8个月法军都在干什么?
1939年9月,英法对德宣战。所有人以为大战即将爆发。
结果法军在马奇诺防线后面待了将近一年,史称「假战时期」。 整整8个月没出动一步,仿佛不是参战国,而是观战国。
法国士兵在战壕里无所事事,军官则在巴黎喝咖啡开茶话会。直到1940年5月10日德军进攻,所有人才发现:「哦,战争开始了?」
百万法军坐失战机,给了德军充足的准备时间。
一战法国死伤130万精壮男性,民间反战情绪弥漫。军队高层仍用一战过时思维应对闪电战时代,国内政治又处于历史最混乱时期。
这些因素叠加,造就了二战初期法国的不堪表现。
04
投降有多快?
6月10日,法国政府南逃波尔多,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14日,德军不开一枪占领巴黎。22日,法国签署停战协定。
希特勒本来预计要打一两年,结果仿佛把手伸进了泡芙里,一戳就烂。
他甚至特意选在1918年德国一战投降的「贡比涅森林」签字,用同样的车厢羞辱法国。
这份停战协议规定:法国北部和西部由德国占领,南部由维希傀儡政府「自治」。200万法军士兵沦为俘虏。
法国在德国人眼里,是失败者。但在法国人眼里,「自由法国」依旧在战斗,只是地点换到了非洲和伦敦。
05
最法式的反抗,发生在1942年。
当德军企图夺取土伦港舰队时,法国水兵集体凿沉了77艘战舰,其中包括3艘主力战列舰。 海面上只留下德语咒骂声和飘浮的波尔多红酒瓶。
戴高乐在6月18日通过BBC广播发表「告法国人民书」:「法国并没有投降!我们将战斗到底!」
这段广播成了流亡政府「自由法国」的起点。虽然戴高乐一开始兵不满百,但他成功靠一张嘴撑起了法兰西的自尊。
到1943年,法国全国游击队员已超20万人,破坏德军交通线2000余次。1944年6月6日,盟军诺曼底登陆。8月25日,戴高乐带着「胜利者」的姿态重返巴黎,仿佛从未离开。
他对巴黎市民说:「巴黎!巴黎受辱!巴黎破碎!但现在巴黎解放了!由她自己,由她自己的人民解放!」
法国人的逻辑很法式:「我们没输,只是先把舞台让给了盟军。」
尾声
为什么会有法国投降梗?
不是因为法国人怕死,而是因为这个速度实在太魔幻——6周陷落,开战第5天就认输,50亿法郎的防线被绕过,战略预备队为零。
但法国人也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投降可以很快,抵抗可以很久。
游击队、自由法国、土伦自沉、诺曼底登陆,他们一直在战斗。只是历史记住了那6周,而不是后面4年的抵抗。
这,就是法兰西。
参考文献:
《法国战役》,维基百科《马奇诺防线》,百度百科《二战时期的巴黎》,维基百科《法国舰队土伦自沉事件》,维基百科《自由法国》,维基百科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