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好莱坞有点怪,或者说,不只是好莱坞,可能横店的同行们心里也泛着嘀咕。
那边厢,一个叫蒂利·诺伍德的AI演员刚在苏黎世电影节走完红毯,这边厢,OpenAI的CEO萨姆·奥特曼就开始满世界跑龙套,一会儿被大厂扫地出门,一会儿又操着京片子口音接受街采,演技好到能无缝衔接《霸道总裁爱上我》和《碟中谍》。
观众的脑子彻底乱了,感觉自己被扔进了一个巨大的数字片场,而搅乱这一切的,就是那个叫Sora的应用。这东西不止能把文字变成视频,界面还做得跟短视频平台一模一样,竖屏、瀑可布流、算法推荐,活脱脱一个AI版的短视频APP。短视频平台好像就这么一步迈进了自动驾驶的时代。
Sora之外,各国的文生视频AI赛道也是打得火热。这下美国演员工会真坐不住了,急忙发了个公告,大意是说:真实才是最能打动人的,观众看的是活生生的人。
可问题是,观众自己,真的还那么在乎真实吗?
国外的AI猫片《真假猫咪公主》已经火到了第四集,热度不比一线大剧差。剧情其实就是长发公主加千金归来的老套路,画面一眼就能看出来是AI合成的,粗糙得不行。但就是这么个东西,单集播放量冲到了1.8亿,迪士尼看了都得沉默。
不过要论玩AI宠物短剧,洋人比我们至少晚了小半年。国内六月份就火起来的《比熊殿下她权倾天下》、《霸总雪纳瑞爱上我》之类得剧,可不只是看个乐子。有些IP一条定制广告的报价已经到了八万块,快赶上真人短剧的价了。
看了开头就知道狗血,但就是想看下去。这大概就是现在很多人的心态。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是假的,是套路,但就是愿意上这个当。只要故事够离谱,情绪给到位,没人真在乎屏幕里的那只猫是不是真的会做饭。解构真实,这活儿AI最擅长了。
可这份快乐的界限,似乎也就停留在猫咪炒菜这个级别了。当AI不再满足于让小猫做饭,开始让李小龙去夜店打碟、让迈克尔·杰克逊讲脱口秀的时候,这事儿就有点变味了,娱乐和威胁,中间可能就隔着一层窗户纸。
如果你刷久了Sora生成的视频,会有一种很奇怪的错觉:总觉得下一条会更真实。它让你不停地刷下去,又不停地怀疑自己的眼睛。一开始你可能还会惊叹画面有多逼真,表情有多细腻,可看多了,难免会觉得空虚。既然知道都是假的,我为什么还要一直看下去?
新鲜感这东西,最多也就维持几天。短短三周,Sora的App评分就掉到了2.8。OpenAI那边虽然风光,代价也不小。据说初代版本生成一个视频的算力成本就要一美元,而用户一天能随手生成上百条。传统社交平台的玩法是用户免费生产内容,广告商掏钱。可要是平台发的每条动态都在亏钱,这生意要怎么做下去,还真不好说。
搞创作的人更难受。OpenAI说Sora 2能带来前所未有的创造力,确实,它让每个人都能轻易做出短视频。可当门槛低到没有,创意的价值也就被稀释了。海量的视频涌出来,内核却都是那几个热门指令换了几个关键词而已,千篇一律这个词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算法降低了创作的成本,也抬高了原创的稀有性。可好莱坞那些专业人士的日子也不好过。演员、编剧、后期,几乎每个岗位的人都感觉后背发凉。不少人的焦虑已经变成了愤怒。演员工会发那个公告,说白了就是反对科技公司拿合成演员搞营销,要捍卫表演必须以人为核心的信条。他们还特别指出,现在的法律根本管不住AI开发者随便从网上扒视频去训练模型。
话说得很硬气,但另一头,AI正以惊人的速度被主流娱乐业接受。那个叫蒂利的AI女演员,人家有自己的社交账号,会分享工作行程,还和粉丝互动,从技术上看,已经和真人明星没什么区别了。
创造她的公司坦言,好莱坞从一开始的戒备,到如今主动找上门,也就几年时间。AI演员成本低,行程好控制,还不会耍大牌,对于一个深陷预算和罢工泥潭的行业来说,这简直太完美了。过去十年,好莱闻早就不是什么技术上的纯洁主义者了。算法的痕迹在演员的脸上,在套路化的剧情里,到处都是。蒂利的出现,只是把这层工业化美学的遮羞布,彻底撕了下来。
原来造星这件事,真的可以是字面意义上的制造。
AI火成这样,不只让行业焦虑,也让观众感到疲惫。现在看个短视频,刷个电影预告,评论区总有人问:这是不是AI做的?
我们好像被迫都兼职当上了AI判官。每次看到一段视频,都得先在脑子里过一遍,猜它是不是AI生成的。有人甚至在电影节上都怀疑演员是不是被偷偷换了脸。这种怀疑,慢慢成了一种心理负担。观众是来看故事的,不是来做法医的,每次去判断真假,都在消耗观看本身的乐趣。
媒介技术越发达,人与人之间信任的成本反而越高了。牛津大学有研究说,现在互联网上AI生成的内容可能已经过半了。当信息流里99%的内容都可能是AI造的,再去追问那1%的真假,意义好像也没那么大了。
可它依然重要。
不然OpenAI也不会火急火燎地推出去水印服务,顺便再赚一笔。这事本身就很有意思:在大部分人眼里,人手工做的东西,就是比AI生成的更可信,哪怕两者看起来一模一样。而那个水印,成了目前唯一的识别门槛。
对AI内容的不适感,本质上源于两种恐惧:一种是分不清真假的无力,一种是被分不清真假这件事本身激怒。当你发现自己被一段AI视频骗得团团转,为它流泪、为它愤怒,转发后才发现上了当,那种被操纵的感觉,是技术恐惧和失控感的双重打击。
所以,剪秋到底有没有打开食盒?现在明明有视频为证了,你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