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帮女单的事情究竟还能不能别折腾了?刚刷到陈雨菲又输了,心里那股火真是燎原。明明不是第一次了,还是输给那个韩国姐姐安洗莹。问一下,这比赛还看不出来点门道?选手们一个个都在碎碎念“细节的问题”,你说,真的是细节?还是就那样,根本还差那么一点点的能力?我昨天看到现场陈雨菲那个表情,明显像看着一只快断气的鸟,拼命挣扎,但身体还是无声地说:我已经尽力了。
从去年开始,安洗莹那个名字就像阴影一样笼罩在国羽女单头顶。去年苏迪曼杯后,张军那句“一个人打她们五个人打,十个人打”,我当时就觉得脑袋子都要炸了,心想,别扯了。这句话哪是战术,明明就是拼人海战术,拼到最后连自己队对手都觉得莫名其妙。然后教练又出来喊“要培养新人,筑建梯队”,到底谁信?战术再好,少了个真刀真枪的单兵能力,图个啥?这是拼人多土豪吗?真是无奈。你跟我讲,靠人多能赢比赛?哈,这已经成了笑话。
你也别跟我说什么“升华”,说“队伍体能不足,练得不够”,我就看笑话。谁都知道,体育其实就是比谁更强。这个“谁更强”不只是看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技术、心态和战术理解。陈雨菲站场上,那个喘息的表情,抓起球拍就像跑到终点要爆炸的人。别人说是身体不堪一击,心态不稳,其实我觉得她心里明明知道自己少了一些什么,尤其是在关键那些球上。之前我跟朋友说过,她有时候那个自信心比体能都重要。明显在压力下搞不定,输个第一局还能接受,但第二局那个样子,输了也不是没有理由。
而且你发现没,她在场上的表现其实早就能看出些端倪。比赛前一堆人还在分析“安洗莹的步法极佳”“吊球变化多端”,但有没有人察觉到,安洗莹最厉害的是能在紧要关头缓住气,又有一拳爆发的能力。比拼的不只是技术,更像是在场上的心理战。陈雨菲呢?那场比赛里,感觉像是比赛的陪衬,根本没把自己拉回来。前几次失误后,明显心态崩了,自己都知道:这个比赛就这样,得不到能赢的信心。一直在看电视,你说这场比赛,到底是技术比拼还是心魔缠身?我跟闺蜜说了,陈雨菲最怕的就是“输了就投降”的那种感觉。她的动作,心里的想法全用在脸上。
这个比赛也反映出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的女单,没有真正懂怎么打胜仗。不是技术差得多,也不是身体差得多,而是在关键时刻缺那点勇气,少那点眼神。很多人说,技术差或体能差,只是表象,真正的差别在于有人剩最后一口气,不会慌乱。张军那句话,真让我觉得心里窝火,“十个人打不过她”,这是英雄豪杰的技战术讨论?还是无奈的自我安慰?你看除了那么几个人,队里谁是真正能站场上的?要说谁能培养出成熟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顶级对手?估计只有把队伍里那些还存疑的年轻人磨得差不多了,才能花时间做真正的战斗准备。
我最想知道的,是下次还谁敢相信这“拼人多、拼战术”能打赢比赛?你看国羽现在的状况,就像上坟盖庙,越造越多的“非战斗型”塔楼。那些还在说“把芽苗培养好”,结果呢?在国际赛场没人管你要苗苗,也没人等你成长。人家安洗莹,早就把技术、心态都做到了极致。你再让陈雨菲拼人,我拼命反问:你看这些努力的人,能拼过一场比赛的?还是得看谁真能心态稳住,临场发挥才能赢。
这些比赛,真就这么过去了?我们还在拼花架子,拼策略吗?你说,我们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明白——在体育场上,没有“拼人海”的终极胜利。只要还靠天赋和心态的较量,输了的就还是输了。拼什么拼?跟那些顶级选手站在一起,是“拼人多”还是“拼技术”?这个问题,永远猜不透。看来,所谓“团体作战”还是得看个人,你靠人多靠规模,能打得赢一场吗?我真想知道,这帮人还能玩出点新花样,或者是终于悟了点什么。否则,谁还在那边幻想拼“十个人”就能把人家打翻?
反正我觉得这些比赛,就这么看呗。什么时候别再假装“人海战术”能解决问题,什么时候体育就真只是个实力的比拼。要啥呢?就是真刀真枪,真拼一次的那份勇气。要不然五年后,又是一堆“败走麦城”的故事,你说,粉丝们还会买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