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赛季排名英超第15,还在欧联杯决赛输给热刺,曼联差到这种地步,但22岁的霍伊伦德依然是队内唯一相对固定的中锋,结果今年夏天他的位置还是被新援塞斯科直接顶掉。
更离谱的是,赛季揭幕战对阵阿森纳,他甚至连大名单都没进,这种落差摆在谁身上都难受。
霍伊伦德是典型的高大前锋,1米91的身高,背身、争顶都有一定优势,上赛季联赛进球不算多,但在进攻体系混乱的曼联,他成了很多人眼里的替罪羊。
英格兰媒体甚至说,他去年的射门次数在英超高居前列,但转化率却不算理想,这让部分球迷把矛头对准了他,可实际上那支曼联的中场创造力几乎为零,他更多时候是饿着肚子往前冲。
今夏的剧情转向很快。
塞斯科从莱比锡加盟,阿莫林的战术更喜欢这种能回撤拿球、速度更快的前锋,而霍伊伦德和塞斯科特点重叠,竞争直接变成了“你死我活”。
阿莫林面对媒体的解释很干脆——“两个人特点差不多,有时候必须要做选择”,听起来客气,实则已经暗示霍伊伦德的机会会很少。
离开的声音越来越多。
意大利那边,AC米兰主动联系,开出450万英镑租借费加3900万买断选项;那不勒斯也在问价,因为卢卡库受伤缺阵到11月;英超的富勒姆甚至都准备动手,因为他们的前锋穆尼兹正被亚特兰大盯上,转一圈又和霍伊伦德老东家有了联系。
从他的角度看,这些报价并不意味着开心选择,而是职业轨迹被迫拐弯。
霍伊伦德之前接受采访时曾说过,他愿意留下来竞争,但周围的现实在往另一个方向推。
更关键的是,曼联管理层今年还要卖人筹钱买中场和门将,这让他的位置变得更悬——英力士入主之后对阵容调整的力度,比外界想象的要狠得多。
对富勒姆来说,这是一笔典型的机会型引援。
穆尼兹一旦走,他们需要即战力,而且霍伊伦德还在英超适应了一季,年龄又小,不会拖慢球队阵容节奏。
对于霍伊伦德本人,这支球队可能意味着稳定的先发和更多球权,但在曼联这条通道彻底关上之前,他还是在犹豫。
而在米兰,情况又完全不同。
米兰清楚他在意甲有口碑,上一次在亚特兰大踢球时,他在短短半个赛季里就打进了8个联赛进球,还适应了意大利的节奏。
租借加买断的模式既能降低风险,也保留了未来的灵活性。
米兰高层甚至把他视作吉鲁离队后的长期替代人选。
那不勒斯的思路则很直接:卢卡库受伤,锋线需要补人。
斯帕莱蒂偏好站桩型高点支撑前场,而霍伊伦德几乎匹配这个模板。
但他们的犹豫在于,租借费和买断条款是不是曼联能接受。
外界很容易把霍伊伦德的处境归结成“竞技状态不行”,但数据上,他上赛季在曼联的场均压迫次数、回防距离、空中对抗成功率都算前锋位置前列,只是射门效率低,这个问题更像是球队配合和他个人状态双重作用的结果。
他在丹麦国家队的表现要稳定得多,效率也高,所以“能力被高估”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成立。
曼联更衣室里,霍伊伦德的人缘并不差。
布鲁诺·费尔南德斯多次在采访中帮他说话,说他的跑位和努力每天都在那里,只是球队没把他放在正确的位置发挥。
但职业足球不只看努力,也不只看技术,教练战术、管理层预算、转会市场的波动,都会左右一个球员在球队的命运。
眼下,曼联距离转会窗口关闭已经进入倒计时。
霍伊伦德训练照还在社交媒体流传,但那天的照片里他脸上的表情并不轻松。
英格兰和意大利的多家媒体都在追他的动向,每一条新消息都在暗示着他和曼联的距离正在变远。
站在球迷角度,不论喜不喜欢这个前锋,都绕不过一个事实——短短一年,他就从“曼联锋线唯一的支点”变成了“可出售的筹码”,而这一切发生得又快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