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被执行111万?养百万名马的“相声皇后”,咋栽在影视投资上了

admin 2025-11-20 22:35 产品展示 74

“于谦被恢复执行111万”的消息一炸锅,网友的评论先比正主热闹起来。有人编段子调侃“只能骑迷你马上班”,有人笃定“对养马场老板来说就是毛毛雨”,还有人扯出“天津七进七出大别墅”的老梗。一边是观众印象里“玩物丧志”的隐形富豪,一边是法院公告里的被执行人,这反差比郭德纲的逗哏还抓眼球。但这事真不是“小钱”那么简单,反倒戳破了明星跨界投资的大陷阱。

养马年花几百万,为啥被111万“盯”上?

熟悉于谦的人都知道,他的生活底色从来不是“缺钱”二字。北京城郊60亩的豪华马场里,百匹名马的年饲养费就得上百万;600平米的家里,观赏鱼单条价值就能抵普通人月薪,更别提收藏的艺术品了。作为德云社的“顶梁柱”,相声演出、影视客串、综艺邀约不断,当年还随手借8万给曹云金凑首付,仗义名声在外。

可就是这样一位“不差钱”的主儿,为啥会出现在执行公告里?答案藏在他持股10%的墨客行影业里。这111万并非于谦的个人欠债,而是公司债务的“连带反应”——墨客行影业早已深陷泥潭,累计被执行金额超7554万元,还背着3条失信记录,15条股权被冻结。此次恢复执行,大概率是之前《老师·好》《反贪风暴5》等影片的收益分成纠纷遗留问题,公司没钱还,作为未实缴出资的股东,于谦就被追加成了被执行人。

法律上有明确边界:于谦认缴的500万出资要到2050年才到期,只要没滥用公司法人地位,就不用拿个人资产填坑。但舆论不管这套,就像网友说的:“享受过投资收益,出问题咋能完全摘干净?” 这111万的标的额,跟他的马场开销比是零头,可背后的信誉损耗才是真损失。

从《老师·好》到“老赖公司”,明星股东踩了啥坑?

要说墨客行影业,当年也曾是影视圈的“潜力股”。于谦主演的《老师·好》口碑票房双丰收,还让他攒下“跨界演技派”的名声;之后投资的《银河补习班》《雄狮少年》也都是爆款常客。谁能想到,短短几年就从云端跌到“失信被执行人”的行列。

这事儿藏着影视行业的通病,更暴露了明星投资的盲区。于谦持股10%,既不参与日常经营,也不是法定代表人,本质上是用名气做“信誉背书”。可他没算到,影视投资这水比养马深多了——公司搞“影视金融化”,把电影包装成金融产品募资,高风险操作早埋了雷;后来《雄狮少年2》等项目票房扑街,资金收不回,供应商货款、投资方分成全成了烂账。等于谦反应过来,公司法定代表人都已多次被限高,他这“小股东”也跟着被拖下水。

更讽刺的是,于谦的“会玩”在投资上反倒成了短板。养马、开宠物乐园靠的是经验,可影视投资拼的是风控。他能把马的习性摸得门清,却没看清合作公司的经营漏洞,这跟头栽得不算冤。

郭德纲没掺和,德云社的“稳”衬出跨界的“险”

熟悉德云社的人都知道,于谦和郭德纲是“台上搭档,台下兄弟”,但这次投资栽跟头,郭德纲却没被牵连——显然老郭在跨界这事上更保守。德云社的核心业务始终围绕相声展开,偶尔拍电影、做综艺也以内部资源为主,很少盲目参股外部影视公司。

这种反差恰恰说明,明星跨界不是“有钱就能玩”。于谦的马场、餐饮生意能成,是因为他亲力亲为、懂行;可影视投资里,“明星股东”的身份值钱,但也危险。观众会天然把明星口碑和公司信誉绑定,就像有人吐槽:“看于谦才关注墨客行,现在公司成老赖,总觉得不得劲”。哪怕法律上无责,几十年攒下的“相声皇后”滤镜,也可能被这些负面信息磨掉。

截至现在,于谦和工作室没回应,德云社也说不便置评,可越沉默越容易引猜测。其实网友要的不是“还钱证明”,而是一句实在话——毕竟大家在意的不是111万,而是那个在台上从容接包袱的于谦,在台下能不能接住资本抛来的“烫手山芋”。

结语:玩物不丧志,投资却可能“败家”

这事说到底,哪是“毛毛雨”那么简单?它给所有明星提了个醒:跨界投资不是“玩票”,名气填不了经营的坑。于谦养马花百万是爱好,没人说啥;可参股公司前不看账本、不控风险,等到被执行才头疼,就难免被议论。

对观众来说,我们宁愿看于谦在相声里说“抽烟喝酒烫头”,也不想看他出现在执行公告里。希望这111万的“教训”能让他吃一堑长一智——毕竟养马靠耐心,投资靠细心,这道理比相声段子实在多了。

上一篇:为什么说2024年还在玩传奇的玩家,最后都选择了《狂暴传奇》?
下一篇:回顾:未婚7位央视女主持,有人登顶“光棍榜”有人标准高到离谱

热点资讯

爱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