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一旦服役,随之曝光的那些操作资料可真是引人注意。尤其是电磁弹射器的“动子”工作时,那动作就像慢动作回放一样,让人觉得挺新奇。有人还调侃,仿佛“200千米时速瞬间刹车”似的。此外,官方还确认了之前关于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的路线选择,而特朗普也在不久前表示要放弃电磁弹射,重新采用蒸汽弹射,瞬间把外界的好奇心点燃了。既然这样,何不再多了解一下两者究竟有啥不同?
这个滑动的装置,就是电磁弹射的“动子”啦。
从外观上看,这两种弹射器挺像,但实际上,电磁弹射跟蒸汽弹射根本不是升级关系,两者技术底子差得远。可以说,除了固定在飞行甲板上的那些装置,其他设备全是两个不同领域。跟大家想象的不一样,蒸汽弹射器的技术门槛其实挺低的,它就是个简单的气缸活塞,用压力蒸汽瞬间做功,把飞机弹出去。真正的难题在于,要设计出一整套能传输和储存30吨舰载机的蒸汽系统,性能要求特别高,还得确保每年几千次弹射都能稳定无故障。这对于拥有大量管道、循环泵和摩擦部件的蒸汽系统来说,得靠抗高温高压、耐密封材料才能搞定。
蒸汽的泄漏和散逸满满布满了蒸汽弹射器的每个角落。
听起来电磁弹射挺高端,其实它就是靠飞轮储能,然后用脉冲电力一瞬间爆发。原理差不多就像系着绳子拉着石头不停甩,速度越快,甩得越远,等到要发射那一瞬,绳子一松,石头就飞出去啦。甲板上的动子能“瞬间把200千米时速给刹住”,其实就是转子的能量释放完了,就像石头扔出去后,绳子不转了似的。在这个系统中,能承受巨大瞬间电流的高功率直线电机和飞轮储能系统,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它们得在几千甚至上万转每分钟的高速下,还得稳得住。这样一比,大家就知道,电磁弹射和蒸汽弹射的技术关联其实很低。美国海军虽说有不少年蒸汽弹射的经验,但在电磁弹射这块,表现得就像个新手一样——因为,美军是真的得从头学,差不多是从零开始的。
“福特”号这船真是把美国海军折腾得够呛,折腾得不轻啊!
当年国内在两条技术路线之间抉择,主要还是因为蒸汽弹射比较容易入门,属于“大力出奇迹”的那种方案。电磁弹射的潜力很大,技术上也更有前景,但风险也不小,海军考虑到成熟度短时间内难以保证。最终,做出了妥协,山东舰便应运而生。这一方面是为了积累航母使用经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给电磁弹射技术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从最终效果看,这个选择确实没错,要是蒸汽弹射提前普及,资源花费倒是其次,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在新兴领域形成路径依赖,那才真麻烦。至于特朗普说要回蒸汽时代,听起来挺离谱的,但其实本质上是因为蒸汽弹射和其他设备捆绑太紧,彼此依赖到很难拆开。
电磁弹射对于美国工业来说,真是个不小的难题。要知道,这一技术涉及的设备和材料都得非常先进,制造工艺也要突破不少障碍,可谓是一场硬仗。毕竟,想要实现高效稳定的电磁弹射,不仅需要强大的电力系统,还得研发出材料耐高温、耐高压,整个产业链都得跟着升级,才能跟上这技术的步伐。这个过程,花费和时间都不算少,难度也不容小觑。
用蒸汽弹射的话,得随时保持热得快的状态,这样蒸汽才好源源不断地出来,什么损耗也免不了。对于核动力航母来说,能接受这个损失,毕竟核反应堆的能量很充裕,可常规动力就可就难说了。美国海军这几十年靠着不断改进,蒸汽弹射技术已经到了极限,可靠性也是杠杠的。这点上,和那些依赖高端电子元件的电磁弹射比起来(这其实是美国工业的软肋),用蒸汽的效率短期内会高得多。虽然节省空间听起来不错,但美国那11万吨级航母,空间本来就挺宽裕,这个优点算不了什么,对整体来说影响也没那么大。因此,电磁弹射对咱们美国海军来说,优点不多,缺点明显,技术上也还打不到瓶颈,反倒成了个鸡肋。
因为“台风”还没整理好,现在俄罗斯的潜射弹道导弹还是挺尴尬的局面。
苏联海军在潜射弹道导弹方面,也曾因为把液体燃料技术用到极致遇到一些麻烦。最终他们投入大量资金,并通过行政命令硬撑着转向固体燃料,代表作就是那著名的“台风”核潜艇。现在美国海军遇到的问题在于,没有充足的资源去完善电磁弹射系统,导致“福特”号表现得挺不给力。原本已经进退两难,特朗普还站出来支持蒸汽弹射,真是倒退了不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一旦下定决心发展电磁弹射技术,不管舾装了多久,都没有放弃,坚持到最后。这差距,挺大的。或许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虽然早就提出了电磁弹射的概念,可如今却被中国追赶上,还差点儿赶超的原因吧。
▲076这个兵器的价值,其实还是被不少人给低估了。
▲076搭载电磁弹射器,这事儿可以说是划时代的突破,蒸汽时代可完全想象不到这么先进的技术。因为两栖攻击舰的动力系统根本没法支撑蒸汽弹射的高能耗,加上满满的蒸汽传输管道,空间就更捉襟见肘了。不过,对于现在的电磁弹射来说,一切都顺理成章了。在英国海军率先开启滑跃起飞和垂直起降的时代后,中型航母和两栖攻击舰配备电磁弹射,已经成了新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