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跟您说吧,牌桌被人掀了。
过去几十年,咱们活得挺明白,就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当个小老弟。
硅谷那边搞出个新玩意儿,咱们这边连夜开会研究怎么“像素级”复制,虽然听着不怎么上台面,但日子过得确实舒坦,兜里有钱,心里不慌。
那时候,谁都觉得这条路能一直走到天长地久,从“学徒工”熬成“坐堂大掌柜”,是迟早的事。
梦醒得有点突然。
人家不光把你从牌桌上赶了下来,还顺手把门给锁了,喊着“这局不带你玩了”。
这就是“十五五规划”这几个字,最近突然变得比双十一折扣还烫手的根本原因。
这已经不是超车不超车的问题了,这是人家直接把高速公路给炸了,逼着你开着辆破车,去闯一片连地图都没有的戈壁滩。
这感觉,就跟玩游戏开局就选了地狱难度似的。
就拿6G这事儿来说,以前大家还在一个锅里搅和,吵归吵,但默认的游戏规则还在。
现在呢?
美国人招呼都不打,拉着自己的一帮铁哥们搞了个“小圈子”,点名道姓不让华为进。
这叫什么?
这不叫商业竞争,这叫直接拔网线。
咱们怎么办?
总不能原地等死吧。
只能自己另起炉灶,搞什么“IMT-2030”,听着就跟某个神秘组织的代号一样。
这就像爬珠峰,过去咱们一直走的南坡,虽然人多拥挤,但好歹是条成熟的商业路线。
现在人家在南坡设了关卡,只准自己人过,咱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转头去闯那条传说中只有疯子和亡命徒才敢走的北坡。
这条路,不是我们选的,是被人一脚踹上来的。
当然,闯北坡是要掉脑袋的。
摆在面前的,不是什么“困难”,而是三座能把人压死的“五指山”。
第一座,就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制造”,看着光鲜,其实底下好多零件都不是自己的。
汽车行业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前几年还在吹“新势力”颠覆传统,结果人家一卡芯片,几百亿的生产线瞬间趴窝。
这才发现,方向盘是自己的,可发动机是租来的。
现在拼了老命自己搞研发,活像个被惯坏的富二代,家里破产了只能自己下厨房学蛋炒饭,那姿态,能有多狼狈就有多狼狈。
光刻机、高端轴承,这些以前只在新闻联播里听过的词儿,现在成了我们必须亲手攻下的上甘岭。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
更要命的是第二座山:科技突破了,钱进了少数人的口袋,大部分人还是该吃土吃土,咋办?
如果产业升级的代价,是贫富差距拉得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那这“升级”的意义何在?
内循环的本质,就是左手挣的钱,得让右手有能力花出去。
要是大家兜里比脸还干净,你就是造出高达来,也只能在自家后院摆着看。
第三座山,是外部环境。
以前我们是“世界工厂”,东西卖给全世界。
现在美日欧看我们的眼神,活像防贼,动不动就给你来个关税“大礼包”。
这条路走不通了,只能扭头去“一带一路”上找新朋友,跟亚非拉的兄弟们多喝几杯。
这滋味,就像你在CBD混不下去了,只能去城乡结合部开个小卖铺。
这剧本是不是有点熟悉?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几乎一模一样。
半导体产业眼看就要干翻硅谷,结果一纸《广场协议》,直接被美国摁在地上摩擦了几十年。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它总爱押着相似的韵脚。
面对这种死局,“十五五规划”里透出的那股狠劲儿,就格外耐人寻味了。
文件里有个词,叫“超常规措施”,翻译成人话就是:不计成本,不算小账,先TM把东西给我搞出来再说!
这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有点战争时期的味道。
规划里还给咱们普通人留了个“藏宝图”,就是把指标分成了“约束性”和“预期性”。
“预期性”的,你就当是领导画的大饼,听听就好。
“约束性”的,那可是“军令状”,是国家要砸锅卖铁去完成的。
所以,等全文出来,咱们就盯着那些带“约束性”的领域看。
国家要往哪儿撒钱,哪儿就是未来五年的风口。
高端制造、半导体、人工智能……这些地方,以后就是金矿。
你家孩子选专业,你跳槽换工作,照着这个单子来,准没错。
那个舒舒服服跟在别人后面搭便车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未来五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豪赌。
我们这艘船,驶进了一片没有航标的深海。
风高浪急,每个人都可能晕船。
别觉得这事儿虚。
技术路线一分家,你手里的饭碗可能明天就没了。
但机会,也恰恰藏在这些最硬的骨头里。
过去靠模仿就能发财的日子,过去了。
未来,谁能啃下硬骨头,谁就是爷。
所以,也别太焦虑。
反正天塌下来有高个儿顶着。
我们能做的,就是看清这股风往哪儿吹,然后赶紧把自己的帆调整好。
这趟前途未卜的航行,注定充满荆棘,但也可能,藏着我们从未见过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