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持续:俄军集结16 万,国际社会关注,中方未与普京沟通

admin 2025-07-29 23:46 新闻动态 61

特朗普刚上台时就对普京放了狠话,要求俄罗斯在50天内停火,不然就征收100%关税,连买俄国石油的国家都要被"二级制裁"。

结果呢?普京至今没搭理,反而闷声集结了16万大军,准备来场"夏季大决战"。

与此同时,乌克兰忙着换内阁讨好特朗普,欧美国家为了援乌费用吵得不可开交,而中国则明确坚定立场。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16万大军准备反击

特朗普以为自己的"最后通牒"能吓住普京,结果完全想错了。

俄军不仅没有收手,反而加快了军事部署的步伐。俄军已经在红军村、库普扬斯克等关键区域完成了约16万兵力的集结,这个规模在俄乌冲突中可算得上是空前的。

俄军这次还采用了新战术:"逐步封锁、削弱后勤"。说白了就是不急着正面硬刚,而是慢慢围困对手,断掉补给线,让敌人自己崩溃。这招在阿夫迪夫卡战役中效果不错,俄军显然想复制这个成功经验。

最近的战果也证明了俄军的战略意图。7月13日,俄国防部宣布已经控制了顿涅茨克南部的卡尔·马克思村和尼古拉耶夫卡村。

别小看这两个村子,它们是当地交通和作战通道的关键节点。俄军拿下这里,就等于在乌东战线打开了一个重要缺口,为全面控制顿涅茨克南部奠定了基础。

目前来看,特朗普给出的"50天窗口期"非但没有给俄军压力,反而变成了莫斯科的"进攻机会窗口"。

普京这招"闷声干大事"确实厉害,表面上不回应美国的威胁,私底下却在抓紧时间整军备战。

泽连斯基紧急讨好

面对俄军的大举集结,乌克兰这边也没闲着。泽连斯基最近搞了一个大动作——大规模改组内阁,这被外媒称为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规模最大的政府重组。

这次人事调整挺有意思,总理什梅加尔被提名接任国防部长,而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则被推举为新总理人选。表面上看是内政调整,实际上却有着明显的外交考量。

更直接的信号是,泽连斯基计划撤换驻美大使马尔卡罗娃。为啥要换她?因为这位女大使被美国共和党人认为跟民主党关系太密切,在特朗普执政的新环境下显然不合适。

泽连斯基准备任命一个"擅长谈判"且"能被白宫和国会理解"的新人选,说白了就是要找个能跟特朗普说上话的人。

这一系列操作的目的很明确——在战场形势不利的情况下,通过人事调整来稳定西方的援助体系,特别是要抓住特朗普这个关键人物。毕竟在战场上打不过,就只能在外交上想办法了。

欧美援乌引发内部矛盾

乌克兰在过去5个月里收到了约42万枚炮弹援助:美国只提供了16万枚,其余26万枚都是捷克等国协调第三方资源采购的。看来美国虽然嘴上喊得响,实际行动却越来越保守。

德国外交部长在7月7日透露,德国已经为援乌倡议投入超过10亿欧元。

而捷克仅在2024年一年就向乌克兰交付了超过150万枚炮弹,2025年还计划再交付约180万枚大口径炮弹。

相比之下,美国这个"老大哥"的实际贡献反而显得有些寒酸。

特朗普现在的想法很简单也很直接:军援可以继续,但钱得欧洲出。

7月14日,他在会见北约秘书长吕特时明确表示,美国将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包括"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在内的军事装备,但全部费用要由欧洲盟国承担。

这招"空手套白狼"确实符合特朗普一贯的商人思维——美国企业负责生产赚钱,欧洲国家负责掏钱买单。

问题是欧洲国家也不是傻子。吕特当场虽然答应了,但回国后立马就遭到了议员的强烈质疑:"欧洲为什么要为特朗普的军火计划买单?"这个质疑确实有道理,凭什么美国军工企业赚钱,欧洲纳税人承担成本?

结果就是欧洲内部也开始分化。德国、波兰表态支持这个方案,认为为了支持乌克兰,这点代价是值得的。但捷克、法国和意大利明确表示不参与,理由也很充分。

法国政府直接批评说这个方案会"进一步损害欧盟内部财政平衡",意思是这种做法会让欧盟内部的财政负担更加不平衡。

波兰外长倒是提了个建议:用冻结的俄方资产来支付武器采购费用。这个想法看起来不错,既能解决资金问题,又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但实际操作起来会很复杂,涉及到国际法、银行监管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在援乌问题上,西方阵营内部存在严重的利益分歧和协调困难。大家都想支持乌克兰,但谁出钱、出多少钱、怎么出钱,这些具体问题就成了扯皮的焦点。

这种内耗对乌克兰来说绝对不是好消息,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援助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中国拒绝配合施压

最近北约秘书长吕特居然想拉中国下水。

7月15日,他在美国国会表示,中国、印度、巴西应该给普京打电话,告诉他必须认真对待和平谈判,否则就要面临美国的"二级制裁"。

这个要求很是天真。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回应非常明确:中国反对非法单边制裁,也不接受"长臂管辖"。更重要的是,中方始终认为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而不是靠一方施压、一方服软来解决问题。

说得更直白点,中国不会给普京打这通"施压电话",不会参与外部干预,更不会接受西方的威胁。从俄乌冲突开始到现在,中方的立场一直很清楚:不站队、不偏不倚,坚持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在当前这种复杂局面下,保持战略独立反而凸显了中国作为调停者的价值。西方想让中国配合施压俄罗斯,但中国如果真的这么做了,反而会失去在俄乌问题上的中立地位,以后想当和事佬都没人信任了。

现在的局面确实很微妙,俄军16万大军集结完毕,大决战的阴霾越来越浓,全球棋盘的走向越来越不明朗。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谁能在这轮较量中保持定力和战略清醒,谁就更有可能在最终的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

上一篇:深入解析宁德风机盘管减震器原理
下一篇:特朗普白费心机,俄方寸步不让!普京心腹曝:谈判已无任何可能

热点资讯

爱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