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0亿元,仅是一个普通的债券发行项目,却动用了5家顶级担保机构来撑腰。这种看似“壮观”的操作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债券担保行业的净融资额竟是负数,高达-195.40亿元,行业转型的压力可见一斑。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个金额不大的债券项目竟需要动用“五驾马车”?债券担保行业的未来,又会驶向何方?
---
【第一高潮】
5家AAA评级担保机构联合为10亿元的债券“背书”,无论从行业惯例还是经济逻辑来看,都显得不太寻常。业内人士透露,过去类似的首发债券项目,最多用2-3家担保机构就能搞定,这次却大开“史无前例”的先河。那么,这是一场金融创新,还是无奈之举?
更有意思的是,雅州集团的主体评级已是AA+,资产总额也超过155亿元,其实并不属于信用资质特别差的企业。那么,5家担保机构的高调加入,是雅州集团的“强标配”,还是“弱信用”下的不得已?如果是后者,那得担忧的可不光是这家企业了。这背后,是整个债券担保行业的规则改变,还是资金安全的警报正在拉响?
---
【发展过程】
要弄清楚这事儿,先来看看雅州集团的背景。作为雅安市政府100%控股的国资企业,雅州集团手里握有不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地方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数据上看,155亿元资产和79亿元负债,似乎都在合理范围内。然而,正因为是城投企业,它的资金状况更容易引发关注,尤其是在当前的监管环境下。
这几年,城投债的发行难度明显增加。政策收紧的背景下,市场对地方债务风险的关注与日俱增。而雅州集团选择用5家顶级担保机构增信,显然是希望以最安全的姿态进入市场。然而,这种级别的“豪华套餐”,却引发了外界对背后原因的猜测。有投资者表示,“是不是得对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再仔细看看?”
而从债券担保行业来看,竞争如同一头大象挤进了独木桥。数据显示,上半年担保债发行规模增长了33.98%,但净融资却是严重负数。也就是说,虽然担保行业在不停地“卖力”,但结果却是“亏本”。企业需要增信,担保机构急于揽活儿,双方看似交易频繁,实则心照不宣地在走一条充满挑战的独木桥。
---
【第一低潮】
从数据来看,整个债券担保行业似乎处在下行的泥沼中。虽然2025年上半年发行的担保债规模同比上涨,但偿还债务的速度更快,直接导致行业净融资额为-195.40亿元。这意味着,原本用来给企业撑腰的资金,反而成了担保机构的“燃眉之急”。
而这其中的隐忧,还不止于此。表面上看,雅州集团的债务5年期票面利率仅为2.40%-2.55%,在低利率市场里好像没什么大问题。但仔细想想,低利率虽是行业趋势,但却意味着担保机构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如果从事担保业务连养活自己都成了问题,这个行业靠什么来谈未来?
与此同时,“假性平静”在行业中显而易见。许多头部担保机构为了分一杯羹,甚至开始接受更高的风险,这反而让一些问题潜伏得更加深入。投资者担心,这种抢单大战是否会导致下一波大规模风险积压?如若担保机构真的因为包不住锅而“倒下”,谁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然而,也有人认为,当前的种种挑战未必是一无是处。随着竞争加剧,行业或许会迈向更低费率、更优服务。但问题是,这种降价真能换来可持续发展吗?担保行业的“改头换面”究竟是顺势而为,还是走向硬着陆?
---
【第二高潮】
就在大家以为这只是“资金紧张”带来的行业压力时,新的真相揭开了它的面纱。债券担保行业的这场“内卷”,或直接来源于政策导向的变化。数据显示,过去城投债所需的增信份额占比高达65.84%,是担保行业的绝对主力。然而,随着监管政策的收紧,城投债的发行难度正在急剧提升。
例如,金融监管总局明确提出,政府性融资担保费率不得超过1%。这对担保机构来说,无疑意味着进一步吃紧的盈利空间。“政策性业务优先,市场性业务靠边”,似乎成了行业的唯一选项。换句话说,以前只需要考虑“把钱赚了”,现在则多了一道“先听政策”的关卡。而在这个关卡背后,是传统盈利模式的大溃败。
更有甚者,隐患已从个别机构扩散到了行业本身。数据显示,上半年行业新增担保债规模最活跃的前十家机构,市场份额占比超过58%。而对于那些“排名靠后”的小型机构,似乎已经彻底掉队,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如果说雅州集团的“五家担保模式”是“稳妥起步”,那么其他或多或少有隐忧的企业是否也需要同样的“防护网”?那么问题来了,谁又能为这些小型机构兜底?
---
【第二低潮】
然而,就在监管压力初显成效,行业“暗涌”开始浮出水面时,新的问题又来了。尽管目前担保行业表面上还算平稳,但假如市场利率持续下行,私人部门的信用收缩和融资需求减少,还能不能为行业注入足够多的动力,依旧是未知数。更棘手的是,部分机构可能会因为市场份额失利而彻底退出。
那是否意味着小型担保机构只能被淘汰?或许并非如此。其实,行业之所以陷入困境,也离不开企业对担保过于依赖的现状。低利率时期,靠大量增信拼市场,表面上做大了规模,但长期来看造成健康资金流减少,反成发展绊脚石。
而与此同时,各方的分歧正在加速加深。政策要求下控制大额风险,而市场需求却期待更大增信额度。监管者与担保机构的利益博弈迟迟无法找到平衡点,和解似乎越来越遥远。从长远来看,没有明确的方向,意味着担保行业这盘棋局将陷入僵持,甚至可能迎来“利润枯竭”。
---
【写在最后】
说到底,雅州集团的债券项目或许只是掀起了债券担保行业大调整的冰山一角。5家机构联合保驾护航,从某种角度讲算得上是行业的一次“实验操作”。但正如聪明的老话说:“抬轿子容易,稳定轿子难”。与其夸赞行业创新步伐快,不如问问脚下的这片地基究竟有没有“快塌”的问题。担保机构与政策的纠缠,低利率与利润的碰撞,这场拉锯战未来将如何收场?
---
【小编想问】
从5家机构联合担保说起,你觉得这是一场行业转型的“优雅舞步”,还是迫于市场压力的“无奈应对”?更有意思的是,低利率和高风险的“对冲效应”中,你究竟是更愿意相信担保机构的专业能力,还是担心它们沦为被政策和市场反复拉扯的旋转木马?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