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高考695分进清华,毕业12年赚千万,今年36岁再考清华

admin 2025-07-09 09:31 新闻动态 116

你见过高考复读的,但你见过清华学霸复读吗?

18岁那年,李龙高考得了695分,靠这个成绩进了清华大学。

毕业后,他用12年时间拼出了千万身家,事业蒸蒸日上。

但从2024年开始,他却连续两年重返高考战场,试图重新考进母校。

这是为什么?36岁的他,终于实现了心里的那个梦了吗?

大学期间,李龙利用假期赚了不少钱,一月有三四万。

他还用赚来的钱给家人买了哈尔滨的房子。

清华毕业后,他没有走常规的科研或体制内路子,反而直接进了教育培训行业。

后来自己创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如今北京三套房,家庭也很幸福。

一个早已财务自由的人,为什么还要和十八岁考生挤在高考考场?

这事说出来,让人挺惊讶的。

李龙1989年出生,36岁了,还在和高考较劲。

去年考了,今年又考,我都想说,他是不是有点上头了?

2024年6月25日,他发视频晒分数,640多分。

他坦言,“这个成绩低到离谱”,但排名和预估差不多。

他说今年评分特别严,物理还有“严重问题”。

16年前,他是清华的顶尖学生;16年后,他是百万富翁老板,有房有车,家庭美满。

他的生活,像极了成功剧本,顺顺利利通关了所有“关卡”。

那么,游戏通关后,接下来做什么?

大多数人会挑战更难的事业高峰。

但李龙选择了重新来过:删档重玩。

他重新拿起高中书本,决定再考一次高考。

他的目标很简单——找回16年前被他放弃的医学梦。

别人都不理解这个选择,网友们议论纷纷。

有人佩服,也有人说他闲得慌。

但李龙根本不在乎这些声音。

他所说的“低到离谱”,不是狂妄,而像是在和自己较劲。

这背后,是压抑了16年的那个少年,终于想要呐喊。

回到2008年,18岁的李龙拿了695分,差一步进清华。

这个分数,任何家庭听了都会激动。

但快乐里夹着残酷的选择。

他的心其实一直向往医学,想上协和医学院,穿白大褂,救死扶伤。

可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

学医不仅漫长还贵,对需要儿子快点赚钱养家的普通家庭来说,根本不现实。

年轻的李龙没有抱怨,也没叛逆。

他像个早早认清现实的成年人,冷静地把梦想锁进心底,转身选了清华数理基础科学实验班。

这不是兴趣驱动,而是活下去的策略。

这看似青春的成长,更像一场懂事的牺牲。

他用未来换掉了家庭的困境。

他做到了。大学兼职家教挣钱,毕业前帮家里买下房子。

迅速从贫困学子,变成了家庭的顶梁柱。

那时候的他,既是父母骄傲,也是别人眼中的“天之骄子”。

可没人知道,那个医学梦从没消失。

它只是被埋得很深,静静等待苏醒。

毕业后,李龙把学习时的拼劲全用在赚钱上。

从家教做起,再到自己创业培训机构。

12年,他变成了大家公认的人生赢家。

银行卡余额不再是焦虑源。

房子从一套变成三套。

但问题来了:然后呢?

人的一生怪怪的。

小时候觉得钱万能,到了中年才明白,钱解决不了的,才是真的大问题。

李龙面对的,正是这种富裕后的空虚感。

他不用再为生活发愁。

那个被现实压下去的梦想开始蠢蠢欲动。

这次,他考医不是为了好找工作,

而是为了那个单纯的愿望——为社会做好事,救死扶伤。

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对他来说很真实。

当物质需求都满足了,他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

他想要的,不是证明自己能,而是找出自己想。

这从“为自己活”到“为别人活”的转变,才是真正的富足。

35岁第一次参加高考,36岁又来一次。

中年复习和年轻时完全不同。

记忆力不如前,精力大不如前,还有工作和家庭的牵绊。

他给自己定了超硬的计划。

白天泡在清华自习室,和普通考研党一样埋头苦学。

晚上等孩子睡了,再刷题到很晚。

一天两天挺得住,难的是每天都坚持。

这是一场与自己、惰性和时间的战争。

旁人看,有的是敬佩,有的却不理解还想看笑话。

这种压力,比十七八岁孩子大太多。

这更像是一场属于成人的礼仪。

不是年龄,也不是分数的问题,

而是你是否敢面对未来的未知,是否有勇气接受失败。

去年658分,他说作文没写够。

今年640多分,他说“低到离谱”。

这些背后,是一个成年人对自己极限的要求和对梦想的执着。

从结果看,连续两年没能进清华医学院,算是失败吗?

如果只看录取通知书,那是的。

但如果只靠一张录取通知书来评价他,太片面。

他早已不是靠清华名声证明自己的少年。

他说不行就去别的临床医学学校。

这比任何成绩都说明他的初心:他爱的是医学本身,不是学校光环。

李龙的故事像面镜子,映照出许多人内心的焦虑和渴望。

社会让我们走安全路,做正确决定,追求标准成功。

李龙走完“标准路径”,却选择折返,去追逐另一个梦想。

他的生命答卷早已写好,

不是分数,而是两个字——自由。

敢推倒重来,敢跟随自己内心。

这就是他的精神和财务自由。

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也许会迟到,

但对李龙来说,它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上游新闻、新浪财经、潇湘晨报、九派新闻)

上一篇:300元聚餐差点办不成,饭店老板补贴一半看哭网友
下一篇:养老金公平不是结果相同:从不同群体的“吃亏感”说起!

热点资讯

爱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