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斯话音刚落,3艘巨舰兵临城下,马尼拉这回踢到铁板了
有些话,说出口就收不回去了,尤其是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一步走错,满盘皆输。菲律宾的马科斯总统,最近似乎就想亲身体验一下这种感觉。
他前脚刚在印度访问时,对着镜头大谈特谈台海局势,信誓旦旦地宣称,一旦有事,菲律宾“无法置身事外”,甚至可能要“进入台岛”。这番话听起来,好像是为了岛上那十几万菲律宾劳工着想,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
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葫芦里卖的根本不是什么人道主义的药。这哪是惦记着撤侨,分明是急着向华盛顿递交“投名状”。他这是在告诉美国人:大哥你看,我够意思吧?台海有事我真上!现在,是不是该在南海问题上,多给我撑撑腰,多给点实惠了?
这种小算盘打得噼啪作响,隔着太平洋都能听见。马科斯政府上台后,几乎是头也不回地扎进了美国的怀抱,把前任杜特尔特那点“左右逢源”的政治遗产丢得一干二净。他不仅在南海问题上反复横跳,现在更是把手伸向了中国最核心、最敏感的神经——台湾问题。
他或许以为,喊几句口号,表一番忠心,就能换来真金白银和坚实后盾。他可能忘了,表忠心是要付出代价的,尤其是在一个巨人身边玩火。
话音落地还不到48小时,雷霆万钧的回应就来了。三艘白色的中国海警船,如同三座移动的冰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巴丹群岛附近海域。这个地方,对于军事地图爱好者来说,简直再熟悉不过了。
巴丹群岛,距离台湾岛南端仅仅200公里,是扼守巴士海峡的咽喉要地。巴士海峡是什么地方?那是我们海军舰队前出太平洋的黄金水道,是突破所谓“第一岛链”的关键节点。美国人做梦都想在这里安个钉子,彻底把我们锁在近海。
现在,我们的海警船就这么大大方方地开到了这里。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巡航了,这是一种姿态,一种无声的宣告。
消息传回马尼拉,整个菲律宾政坛瞬间炸了锅。菲律宾媒体的标题充满了惊恐和不解,高呼“巴丹群岛被包围了!”这种用词,仿佛看到的不是海警船,而是已经兵临城下的战列舰编队。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也确实慌了神,赶紧派了架飞机过去一探究竟。飞行员在恶劣天气中盘旋了半天,总算在巴丹群岛以西大约140公里的地方,瞅见了一艘编号“4304”的中国海警船。另外两艘,因为天气原因,连影子都没看清。
菲律宾的飞行员壮着胆子,试图通过无线电和“4304”舰进行联络。或许是想学着电影里的情节,来一段义正辞严的“警告驱离”。结果呢?无线电那头,死一般的沉寂,没有任何回应。
这种沉默,比任何咆哮都更具压迫感。它传递的信息非常清晰:我来了,我看见了,但我懒得理你。你在我的世界里,没有对话的资格。
那架菲律宾飞机只能远远地、无奈地看着。它能做什么呢?俯冲扫射?那无异于自杀。它唯一能做的,就是拍几张模糊的照片,回去向马尼拉交差,证明自己确实“跟监”了。
照片传回来,懂行的人一看,更是倒吸一口凉气。那艘“4304”舰,可不是什么善茬。这是一艘排水量超过3400吨的大型舰船,比菲律宾海军手里不少主力战舰都大得多。更要命的是,照片清晰地显示,舰艏那门30毫米速射炮的炮衣,已经撤下来了。
在海上,撤下炮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进入了战备状态,手指已经虚搭在了扳机上。只要对方有任何出格的举动,下一秒喷吐的可能就是火舌。
这就是典型的“灰色地带”战术,一种介于和平与战争之间的艺术。出动的不是海军,是海警,这在法理上降低了冲突的等级,让你不好直接用军事手段回应。可海警船的吨位和火力,又足以碾压你的执法力量。这就把难题,原封不动地甩回给了马尼拉:你跟,你跟不上;你打,你不敢打;你喊话,人家不理你。
菲律宾一些媒体倒是看明白了,直接把这事儿和马科斯两天前的“豪言壮语”联系在了一起。他们哀叹,总统在台海问题上说错了话,结果引来了中国的强力反弹。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马科斯政府上台后,积极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一口气向美军新增开放了四个军事基地的使用权限。这其中,有三个就位于菲律宾北部的吕宋岛,剑锋直指台湾和巴士海峡。这就是所谓的“增强防务合作协议”(EDCA)的最新进展,美国人试图把菲律宾打造成一个对抗中国的前沿阵地,一个“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北京方面早就发出了警告。外交部、国防部在马科斯表态后24小时内就做出了严正回应,措辞严厉,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是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不容任何外部势力插手置喙。
可惜,口头警告似乎没能让马尼拉清醒。于是,就有了这次巴丹群岛的“静默示威”。这三艘海警船用实际行动告诉菲律宾,也告诉它背后的美国:你们在地图上画的那些军事基地,那些战略部署,都在我们的注视之下。你们想在巴士海峡做文章,先得问问我们同不同意。
今天来的是海警,菲律宾就已经手足无措,只能派一架小飞机远远观望。那如果下次来的,是真正的海军编队呢?是万吨大驱,是航空母舰呢?马尼拉又拿什么来应对?
马科斯政府似乎陷入了一种战略幻想,以为只要紧紧抱住美国的大腿,就能高枕无忧,甚至还能火中取栗,在南海捞取一些实际好处。他忘了,当棋子,就要有当棋子的觉悟。棋子的命运,从来都不由自己决定。当两个巨人角力时,靠得太近的那个小个子,往往是第一个被压垮的。
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更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在南海,菲律宾尚且占不到任何便宜,连自己的专属经济区都护不周全,又有什么底气和实力,去插手世界上最危险、最复杂的台海议题呢?这无异于一个三岁孩童,挥舞着塑料玩具剑,叫嚣着要介入一场重量级拳王争霸赛。
这次巴丹群岛的对峙,是一次清晰无比的实力展示,也是一次冷酷的现实教育。它告诉马尼拉,地缘政治的牌桌上,最终说话的,还是实力。投机取巧,拉大旗作虎皮,或许能得意一时,但终究无法改变力量对比的现实。
对菲律宾而言,最明智的选择,是认清自己的位置,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而不是一边倒地沦为别人的炮灰。邻居是搬不走的,与一个强大的邻居为敌,赌上的,是整个国家的未来。马科斯在做每一个决定前,都应该好好掂量掂量,这份赌注,菲律宾是否真的输得起。
我的看法是,这次事件堪称一次教科书级别的“非对称回应”。马科斯试图用政治喊话这种“软实力”来博取战略利益,而中方则直接用海警船这种“硬实力”的物理存在,将他的政治表演瞬间击得粉碎。这不仅仅是对菲律宾的警告,更是对整个区域内所有企图“选边站”的势力的一次精准敲打:不要误判形势,更不要低估我们捍卫核心利益的决心和能力。马尼拉的政客们需要明白,玩火者必自焚,将国家命运绑上别人的战车,最终只会将自己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