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集训名单再起风波,李梦缺席背后,三处安静的火线仍在烧

admin 2025-08-23 08:22 新闻动态 199

中国女篮集训名单再起风波,李梦缺席背后,三处安静的火线仍在烧

先说时间,8月18日,二次集训开营;10月18日,收队。两个月整。主教练是宫鲁鸣。名单一出,热搜又响了——不见李梦。球迷盯着屏幕,情绪上来得很快,我能理解。季军挂着,空落落的。

把画面倒回去。女篮亚洲杯打到半决赛,主场,卫冕冠军头衔压着。被日本女篮拦下,第三名靠赢韩国女篮填了个坑。场馆里那晚的空气,是闷的。赛后复盘会上,中国篮协主持,宫指导给出一个关键词:时间。集训时间不够——这句不花哨,硬生生把矛盾落在训练强度与节奏上。情绪还没散,名单就来了,节拍切得很紧。

名字缺了一个,争议就绕不过去。李梦。她曾是国家队进攻端的火把,很多人当场给出推论:亚洲杯进攻哑火,跟她的缺席直接相关。这个意见在社媒上掀起一次浪,指向非常具体——“不该放弃李梦”。有朋友建议她站出来讲一句缓一缓。结果,她没发声。她说,不要给宫指导添乱。这句话没有官方腔,像日常里的忍住,像把火苗按下去。安静,其实很指向。

再看这期名单的骨架。第一刀,落在“年龄”上。队长杨力维、王思雨、黄思静等在列的几位老将集体不在。对,一下子空了好几处熟面孔。王思雨也才30岁,还能打,节奏与经验都在。但这回的指向很明确,队伍往前推,阵容向下扎根。第二刀,落在“新人”上。一下进来5人,其中田媛媛、李雨汧、冉珂嘉是首次入选。田媛媛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带队拿了冠军,强对强的那种硬仗,镜头里她的出手干净,步点也不乱。声量跟着成绩走,这次她踩进国家队门槛,算顺理成章。第三刀,落在“训练法”上。万次投篮计划,前期没结出想要的果,这回要回到基本功,把脚下活做细——这个判断,直白,自我纠偏的味道很重。我愿意看到这种回转。

问题丢在桌面上:为什么是现在做阵容切换?身处主场刚被拦下,公众期待是立刻反弹。可你得承认,集训周期就摆在那儿,8月18日到10月18日,窗口不长,换血会疼。短痛压长痛,这个抉择的风险不小。把老将放在替补通道、让她们拖一下新人?也能选。但宫指导显然把节拍打得更干脆,直接压强在年轻身上——这要求训练场每一天都“起火”。偷懒,会被看穿。

把镜头再推近李梦。她缺席亚洲杯,网络上有人把矛头对准教练团队;她没有借势,没有回应。她选择沉默,这个举动,本身就是态度。你可以说她识大体,我更愿意说是职业纪律。竞技体育的舆论风,常常吹着就歪了,队内如果跟着一起嘈,训练场就散了神。她不添乱,这四个字,分量足。

把人名和时间摆好,再回到球。日本的压迫防守,拆得我们外线很难舒服起手;对韩国重整队形能赢,但进攻端的连续性还是断。这样的背景下,阵容年轻化、训练回归基本功,逻辑对得上。球迷的失望并没有被否认,季军结果也没有被包装。就实打实往里练,往里垫。话不多,活要实。

名单的另一头,是责任的再分配。老将退出,战术里的定盘星要重画。谁来端起进攻火力,谁抗住末节压力,谁在被打出小高潮时把节奏拽回来——这都写在两个月的训练表上。新人的机会来了,也是压力,镜头不等人,下一次大赛,你站在那条线外,手心是汗还是火,一眼就看出来。

关于“集训时间不够”的争论,别空谈。安排从8月18日顶到10月18日,强度够不够、内容怎么编排、对抗比例怎么配、投篮计划怎么改,都是落地题。万次投篮没见效,往下拆就三件事:稳定脚步,优化出手点,提升对抗后的命中率。说白了,别在无人干扰时刷手感,要在身体碰撞后把球送进网。训练课敢不敢把心率拉满,敢不敢用数据把每个人“打透”,这才是分水岭。

场外的声音还会有,难免。尤其在主场失利后,耐心被消耗了。我的态度很直白:支持国家队在阵痛期做结构调整,支持教练组把训练做厚。争议可以摆,但别把矛盾打回个人,别把怒气扔给一个名字。团队运动,赢也一起,承担也一起。我们要强,先把基本功和对抗能力练硬。别讲花活。

再落一笔到人。李梦的沉默,是专业,也是分寸。她没有站出来接流量,她把空间让给队伍,把时间让给训练场。这件事,不是口号,是选择。她会不会回到名单,未来看状态、看体系需要、看训练说话。此刻,她退半步,宫指导往前扛,这个站位清晰。队里需要这种清晰。

两个月,说长不长。节点给到10月18日,我们等训练场发声。等对抗赛,等投篮质量,等新人在对抗里的硬度。等一个结果,但别只等。每一天都在表上刻痕,这才是正经事。球队要抬头,先把腿迈稳。比赛会再来,镜头也会再来。届时再看,谁把话说在球里。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上一篇:亚洲杯男篮摘亚!青岛赵嘉义为何屡失自信拖后腿?
下一篇:罗斯福的“预言”:中国若败,英俄难存——二战东方泥潭背后的真实博弈

热点资讯

爱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