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就到八月下旬了,开学的日子也不远了,不少妈妈为了让孩子看起来精神焕发,都选择带孩子去理发打理一下。
没想到,光是理个发,也闹出了个出乎意料的小插曲。
8月23日,江苏的天气依然热得发烫,街道两边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下碎碎的金斑,许多摊贩就在树荫底下摆开摊子,有卖小吃的,也有理发的,等等的。
这会儿,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儿子走到那个只要5元的快剪摊子去理发。男孩大概七八岁,长得挺憨厚,挺招人喜欢的。
不过,孩子理完发之后,那位妈咪就说没剪满意,老板就说:“这是孩子自己要求剪得这么短的啊,要是不满意,我可以帮你稍微修一修。”
不过,女士觉得再修的话,可能就秃噜了,老板一听也挺无奈,脾气一下上来了,说:“你家孩子挺宝贝的,别再来我这儿剪了。”
事后,女孩不仅没打算付钱,还拿出手机想报警,老板一听火气直冒,坚决跟她争辩,两人就这么吵得面红耳赤。
老板觉得委屈死了,大声冲女孩问:“为什么不付钱?你这是碰瓷吗,简直是惹事生非!”可女孩还是不肯让步,死活不松口。
旁边围观的人越聚越多,老板干脆指着孩子的头问众人:“5块钱剪的头发,咋啦?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有毛病?”
小孩自己一摇头,表示没有啥问题。
实话说,母亲为了五块钱,到大街上吵得天翻地覆,这样做确实不好,连孩子自己都看不过去了。
老板说,师傅剪的东西得15元,而那5元钱是学员打的,不是师傅亲手剪的。这意思嘛,一分钱一分货,便宜的价格当然也难做到一样的水平。
这话听着也挺在理的。
接着,老板觉得憋屈得不行,就把视频放到网上,想让大家帮忙分辨个清楚,结果评论区一下子就热闹开了……
有个网友说了,不论你手头拮据还是宽裕,也不管你觉得是不是合适,只要你决定在这儿理发,那就得付钱。
多数网友都在批评这位年轻的妈妈,他们说:“孩子都没在意,家长干嘛呢?”“五块钱,我还以为得五百呢……犯啥傻,真丢人。”“五块钱还敢报警?”“这妈妈真是不成熟,给孩子留点脸吧。”
有些网友觉得,为了那五块钱,竟然失去了自己的面子和尊重,尤其是孩子还在眼前,看看孩子的神色,他自己都觉得丢脸。
也有人十分同情这位小男孩,纷纷说:
小孩其实是最受伤的那一个,开学一快到了,说不定会被同学们当笑料。
这种事情,恐怕只会在孩子心里埋下一些阴暗的影子。
为了那5块钱,竟敢当着孩子的面动手,孩子心里又在琢磨些什么呢?
还有网友站出来支持老板,强调说是五元学员自己剪的,而且事先也说明了这个情况,牌子上也写得明明白白,没有骗人的意思。
有人也出来表达对路边快剪的担心,说那些摊位剪头发乱飘,明显把环境搞得不太清爽。
此案例,正如这首《理发纷争》所总结:
五块钱剪个发引发了矛盾,姑娘对发型还觉得不满意,心里挺窝火的。
老板摇头叹气,说拒付的钱报警也没用,公权力不能用在这点琐碎的小事上。
我们回头捋一捋,不难发现,之所以发生以上纠纷,不外乎以下原因:
主要原因在于女子的消费体验和理发店老板提供的服务质量之间出现了差别。
五元的理发价算是挺低的,基本就是搞个简单的剪发。女生对发型的要求有点高,比如希望发型看起来整齐啥的,但实际效果没达到她的预料,结果就不太满意啦。
女生觉得“理得不好”其实是自己的主观看法,不过呢,也得考虑一下价位的定位,毕竟低价的服务很难完全满足那些过高的期待,两边对服务的质量理解也出现了偏差。
第二呢,女生拒绝付钱的行为可能算违约了。毕竟,服务已经真正提供了(虽然质量说不清),完全拒付没有法律依据,比较合理的办法是双方协商减点费用。
第三点,不随便打电话报警。报警会把民事问题变成公共资源介入,警察一般会帮助调解,不会强制执行,像这种小事情最好还是靠双方自己商量,免得浪费公共资源。
所以,遇到消费纠纷,咱们得冷静应对,别冲动。
消费者可以对服务品质表达不满,但得靠实际情况来撑腰,比如明显的错误或伤害之类的,而不能光凭个人主观感觉不爽。
店家也得在服务之前,把服务内容说清楚,遇到可能的不一致提前沟通好,免得之后吵架闹事。
总的来讲,关键还是得先把“沟通放在第一位”。
平时遇到对花钱上的不满意,咱们可以试着和人沟通一下,闹矛盾或者打骂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要是协商不成,咱们可以联系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别直接拒付或者报警,这样能防止事态变得更糟。
你们觉得怎么样?欢迎在下面留言哦。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