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坦言毛主席高明,对张闻天王稼祥略有微词

admin 2025-09-19 03:22 新闻动态 77

晚年的徐向前元帅在回顾过往岁月时,对张闻天和王稼祥所采取的策略略有不以为然之处,相比之下则高度推崇毛主席的智慧。他曾坦言,红军最终还是需要由毛主席来领导,否则难以达到革命目标。这一看法根植于他对那个特殊历史时刻的亲身体会。

在十位元帅中,贺龙与徐向前同毛主席的相识时间最迟。直到1935年,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历经艰险,共同在长征途中实现了会师。原本兄弟部队携手本该欣喜,然而实际情况却并未如此顺畅。根本原因源于张国焘的影响。张国焘是中共一大的元老党员,资历深厚,统领红四方面军且掌握重兵,言行间带有浓重的军阀色彩,野心勃勃。他手下曾经铲除多名高级将领,如曾中生、旷继勋、许继慎等人,这些激烈做法在队伍内部激起了不少不满与反感。

两军主力会师后,张闻天和王稼祥一见面便对红四方面军提出批评,质疑其决策与路线,认为其不应脱离鄂豫皖根据地。这种直接的指责言辞让红四方面军的干部们难以接受,他们反问中央红军,既然号称正确,也离开了中央苏区,为何自身处境同样艰难?双方争执不休,彼此埋怨,原本的团结意气反变得氛围紧张。实际上,双方应当彼此理解,着眼于共同优点,而非急于发掘对方的不足。

那时张闻天负责全党事务,王稼祥也是中央核心领导。他们都具有苏联留学背景,理论水平突出,但应对真实的革命斗争却缺乏足够经验。刚一见面就展开批评,极易引发内部隔阂。此时毛主席格外强调团结,他不主张互相苛责,而是要求各方协作一致。徐向前后来从彭德怀口中得知,毛主席曾建议“五军会师宜以团结为重,不宜相互指责”,此言一语中的。

那一阶段,红军整体实力尚处弱势,面对的敌人综合力量远高于自身。唯有内部团结,才有可能突破困境,打赢革命战争。值得注意的是,会师之时红四方面军相比中央红军拥有更强实力。这个事实,决定了过度批判会激化裂痕,反不利于最终胜利。此时首要任务是协同北上,完成长征,为革命找寻新的落脚点。张闻天和王稼祥等以理论见长,然而过于书卷气,忽略了斗争实际。批评虽有道理,然时机不当,终究弊大于利。徐向前正因如此感慨,毛主席确实高明。

回顾整个中国革命历程,毛主席始终将队伍团结摆在中心位置。他力争团结所有可团结之人,无论是王明、张国焘,甚至凯丰等党内异见者,毛主席均努力寻求理解和合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之后,对张国焘错误展开批判,但力度过大,造成红四方面军部分将领心生隔阂。许世友等人更因此陷入险境,险些脱离革命队伍。是毛主席挽救了许世友与洪学智等人,使他们重新返回战场,为革命做出贡献。可以说,毛主席的决断与包容为中国革命避免了巨大损失。

上一篇:小卡阴阳合同引爆风波,联盟表态谨慎处理,背后利益纠缠难撼动
下一篇:毛岸青晚年生活:作为伟人唯一活下来的儿子,他的待遇竟如此朴素

热点资讯

爱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