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为个人观点,请勿参考。
炒股其实像驾车上路,初入市场的人常被各类指标吸引,真正老手只关注路况、刹车与方向盘这些核心环节。在投资世界中,能够持续获利的老股民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理论不高深,却能帮你避开大多数陷阱。
板块走势中,龙头股票如同聚会时抢着买单的人,总是最早上涨、最后下跌。跟风的龙二、龙三只能算助阵,行情稍变就先掉队。比如2023年AI板块,龙头涨幅达60%,龙二仅28%,龙三甚至下跌了12%。别觉得龙头涨多就畏惧入场,市场常态就是强者继续强。
资金要用自己“可承受损失的钱”,就像去玩只带零花钱,最多也就是心疼一下,伤不了根本。曾有投资者用信用卡入市,亏损加上利息越滚越多,两年才还清债务。贷款、杠杆能扩大收益,也会放大风险,没必要冒险。
没人能每次都预测对市场,所以止损必须坚决。很多老股民都有红线亏损超过4%就果断卖出,像见到红灯立刻停车。有的人曾贪心等待更高收益,结果盈利大幅缩水,后来调整策略,达到8%获利就减仓,12%时全部清空,十次里八次能稳定赚到钱。
仓位管理也有讲究。像穿衣一样,牛市适合轻仓(单股不超15%),震荡市适度分配(10%),熊市则持仓更低(5%)。有投资者2023年重仓传媒板块,结果板块成交额排到末位,持有4个月亏损25%;反而分仓到活跃的新能源板块,短短三周就有20%的收益。
早盘前半小时快速拉升超过6%的股票,大多主力“诱多”,像路边突然冲出的“碰瓷者”。2022年某科技股在9:35涨幅达8%,有人贸然追进,当日就被套。下午收盘前快速下跌超过4%同样不可轻信,可能是主力制造恐慌。
成交量类似价格的“动力源”,若股价上涨但量能萎缩,就像汽车没油,维持不久。某股由每天成交五千万,突然放量至1.5亿但仅涨2%,其实是主力在出货,后续股价跌了18%。
ST股、新上市不到一年的次新股,以及商誉超过净资产一半的企业,像变质的食品,低价也要慎选。有的股民因贪小便宜买了ST,结果被退市,损失数万元。对于业绩连续两年下滑的企业也要远离,地基不稳早晚出问题。
复盘类似赛后,有助于梳理热点与反思错误。有人原先一天看八次账户,涨跌翻腾心态不稳,后来改为每日30分钟复盘,思路清楚反而收益增加。缺乏复盘就像闭眼走路,风险难控。
低位买入如同捡落地的刀,风险极高。真正的好机会需等待信号明确,例如股价稳定回踩年线、成交量极度萎缩,再进场更稳妥。所谓“V型反转”概率本身极低,切莫盲目搏行情。
市场看不清时,空仓是最佳防守。特别是本金低于10万的普通投资者,学会等待远比频繁交易划算。错过机会只是没赚到,仓位被套却是实质性亏损。牛市时赚钱容易,熊市守住本金才能立于不败。
这些技巧并无神秘之处,唯有一条守好底线才能有赚的机会。投资不是比谁冲得快,而是看谁能稳步前行,把这些原则真正融入习惯,才能在市场中生存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