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世界舞台,怎么说呢,就没消停过,跟一锅滚开的水似的。这边厢,美国一个听着挺高级的代表团,人刚到中国,嘴上说着“哎呀,我们得加强沟通,千万别误判啊”,那态度,诚恳得都快让人信了。结果呢?脚跟还没站稳,那边白宫里的特朗普,手指头一划拉,社交媒体上“Duang”就扔了个炸弹出来:他说,乌克兰啊,我看行,没准能把丢的地全拿回来。
前脚还在握手,说要“避免误判”,后脚直接给你表演个“极限预判”。这哪是唱红白脸啊,这简直就是精神分裂。很多人第一反应,嗨,又是特朗普嘛,老演员了,即兴发挥,大家别当真。可问题是,他现在真不是那个真人秀老板了,他是坐在椭圆形办公室里的人,他打个喷嚏,全世界都得跟着找纸巾。他说的每个字,不管听着多离谱,都可能卷起滔天巨浪。
你仔细琢磨,这事儿绝对不是巧合。这边众议院的史密斯,那也是个重量级人物,带着队过来,话说的滴水不漏,核心就四个字“避免误判”。那边特朗普的“乌克兰必胜论”就跟上了,跟算好了时间一样。这根本就是一个剧本,一环扣一环,节奏踩得死死的。
我们先咂摸咂摸“避免误判”这几个字。一个超级大国,对着另一个超级大国,轻飘飘说出这四个字,你真以为是怕你想多了?别天真了。这潜台词翻译过来,更像是:“我接下来要搞点大动作了啊,可能会让你很不爽,但我先跟你打个招呼,你可别给我瞎激动,更别想着拦我。”
听着是客气,其实就是一剂“预防针”。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明晃晃的警告。它恰恰说明,美国后面要干的事,刺激性绝对不小,不然犯不着提前这么打招呼。所以啊,这压根就不是什么关系缓和的信号,这就是暴风雨来临前,那种异常沉闷的宁静。
那美国到底想干嘛?特朗普那嗓子,不就是答案的一部分嘛。他跳出来给乌克兰的“全面胜利”摇旗呐喊,说白了,就是在给他后面要升级的一系列动作,套上一个光鲜亮丽的、合理的、伟大的外壳。不管是后面要给乌克兰塞更多的武器,还是要在亚太地区把军事基地再往前拱一拱,总得有个响亮的口号不是?
再往深了看,特朗普这炮口,看似对着东欧的俄罗斯,其实那眼睛的余光,自始至终就没离开过谈判桌对面的中国。他这是拿俄罗斯练手,借乌克兰这张牌,敲山震虎,最终想在牌桌上赢的,还是中国。
这场仗,打了快四年了,早就不一样了。俄军现在确实是有点吃力,好几条战线都陷进去了。乌克兰呢,背后有美国和欧洲给的情报、给的装备,居然开始能组织起像样的反击了。你看九月初,乌军在哈尔科夫和扎波罗热那边搞的攻势,虽然说战果算不上什么惊天动地,但那个象征意义,太足了。
特朗普就专挑这个节骨眼上发声,他就是要“借势”,把这种象征意义放到最大。他想在全世界面前,营造出一种“看,俄罗斯快不行了”的氛围。这样一来,中俄关系这根在美国眼里最扎眼的刺,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
美国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只要俄罗斯在战场上露出一点败相,那么中国对俄罗斯那种不离不弃的态度,马上就会成为整个西方世界集火的靶子。到时候,中国可就难受了,一个两难的选择题摆在面前:是继续跟一个大家眼中“正在输”的伙伴站在一起,背负压力?还是赶紧“冷处理”,免得火烧到自己身上?你看,不管中国怎么选,美国都觉得是自己赢了,因为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拆散中俄。
这种玩法,声东击西,极限施压,简直是刻在特朗普骨子里的“交易的艺术”。他总能给你玩出点新花样,让你跟不上他的思路。前两天还威胁说要收回巴拿马运河呢,吓得人一哆嗦,结果回头跟巴拿马谈好了,说军舰以后免费过,这事儿就当没发生过。翻脸比翻书还快。
最近,他又跟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杠上了,那叫一个执着。访问英国的时候,当着英国首相的面就喊,说要“拿回”那个基地,还顺便把拜登当年撤军骂了个狗血淋头,说那是“仓皇逃窜”。
他甚至一连三天放狠话,最后干脆在社交媒体上直接威胁阿富汗:“要是你们不把巴格拉姆空军基地还给建造它的美国,那可就有你们好瞧的了!”我的天,这股子蛮横劲儿,简直了。
可他真就那么想要那个破基地吗?那个基地的位置确实毒,紧挨着我国西部,特朗普自己都吹,说“一小时就能飞到中国核武基地”。但更深的原因,八成又是个烟幕弹。有消息说,美国的人质特使,正在跟阿富汗方面接触,想救一个叫马哈茂德·哈比比的美国人。
所以啊,那个所谓“夺回基地”的惊天言论,很可能就是为了在人质谈判里拿到最大的筹码,先扔一个对方绝对不可能接受的条件,先把桌子给你掀了,让你没法谈,然后再坐下来说,哎,我们谈点别的吧,比如,把我的人放了。这套路,特朗普真是玩得炉火纯青。
不管是咋咋呼呼地“挺乌克兰”,还是气势汹汹要“重返阿富汗”,特朗普的战术核心就一条线:用一个看着挺疯狂的外部议题,来服务他那个最终的、对华博弈的大战略。他想在中国西边钉个钉子,在欧洲拖住中国的战略伙伴,这样他就能在亚太这个主战场上,占据那么一点点优势。
他赌的,是中国不会轻易掀桌子,也赌俄罗斯没那个本事在短期内就把乌克兰彻底拿下。但是,他恐怕算错了一笔账,一本厚厚的、写满了血与泪的历史账。
阿富汗那边回应得多干脆,外交部长直接说了,每一寸土地都没得谈,我们已经做好了“再打20年”的准备。那片土地,“帝国坟场”的名号不是白叫的。塔利班跟美国人打了二十年,好不容易把瘟神送走了,怎么可能再傻乎乎地把人请回来?人家根本不吃这一套。
同样的,中俄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一句“共同的敌人”就能概括的,那是基于实实在在的利益和高度重合的战略需求。这种关系,靠几句舆论轰炸,几篇媒体文章,就想把它吹散了?太小看人了。
特朗普可以在社交媒体上指点江山,也可以在外交舞台上秀他的交易艺术,但这个世界最终的走向,从来不是靠谁嗓门大决定的,而是靠实打实的实力。
他那句乌克兰能收复全部领土的豪言壮语,或许,只是这场大国博弈里一个特别喧闹的前奏。它确实告诉了我们美国下一轮攻击的方向在哪,也预示着接下来的交手,只会更激烈、更复杂,更让人眼花缭乱。
真正的高潮,还在后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