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
小米的隐藏式门把手,正在成为致命陷阱
车门打不开,活活烧死在里面。这不是电影,是2025年10月13日成都街头真实发生的悲剧。一辆失控的小米SU7撞毁后瞬间起火,救援人员拼命拉门,可那扇光滑如镜的车门纹丝不动。围观者急得用拳头砸、用石头撬,里面的人却再也出不来了。
这已经是半年内第二起了。3月份安徽那场事故,同样碰撞爆燃,同样车门锁死。两次悲剧,同一个凶手:小米引以为傲的隐藏式门把手。
要我说,这根本不是技术创新,而是彻头彻尾的安全赌博。雷军天天吹嘘投入57.9亿研发智能驾驶,结果连最基本的车门安全都保证不了。恕我直言,这种为了外观牺牲安全的设计,就是对用户生命的极端不负责任。
你知道问题出在哪吗?传统门把手再丑,断电后一拉就开。小米的隐藏式门把手完全依赖电动解锁,碰撞后一旦断电,外面根本打不开。更讽刺的是,内侧虽然有机械开关,但要求驾驶员在剧烈碰撞后还能保持清醒和行动能力——这设计简直反人类。
为什么非要这么设计?成本。普通门把手加装机械冗余要几百块,而纯电动的隐藏式门把手成本能压到两位数。为了省这点钱,就拿用户的生命安全做赌注,这笔账算得太精明了。
最让人愤怒的是事故后的表演。雷军不回应安全问题,反而在公开演讲里大谈“抵制黑公关”。10月19日起官媒连续发文批评,《浙江日报》直接点题:“切莫用黑公关污名化公众安全关切”。胡锡进转发时说得更直白:“小米在反呛批评。”
一边是粉丝围攻批评媒体,逼得第一财经修改标题、开启精选评论;一边是CEO发健身打卡,配文“坚持打卡”。这场面太魔幻了——车主在火海里挣扎,老板在健身房里岁月静好。
好在监管终于出手了。工信部在2025年9月24日发布新规征求意见稿,拟禁止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要求必须保留“手部操作空间和机械释放功能”。这记耳光来得及时,却要用两条人命来换。
现在我问所有车主:当你的家人坐在后排,当事故发生时车门无法从外部打开,你还觉得这设计很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