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年能熬垮苏联!对中国故技重施为何不行?李显龙说了句大实话

admin 2025-11-22 01:40 产品展示 113

中国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

早在2021年,李显龙就把这句话撂那儿了。当时听着可能就像一句客套的外交辞令,但现在回头看,这话说得简直是太中肯了。美国人总喜欢拿着旧地图找新大陆,总觉得当年能把苏联拖垮的招数,换个对象就能再用一遍。可他们忘了,这世上有些事,演不了第二遍。

那场世纪较量,很多人都觉得是美国漂亮地赢了。靠着意识形态渗透、经济绞杀,还有那场烧钱到极致的军备竞赛,硬生生把一个超级大国耗解体了。可这故事只说对了一半,美国确实出了力,但那顶多算是临门一脚,真正把苏联推下悬崖的,是它自己。

上世纪80年代的苏联,早就虚得不行了。国家的钱,五分之一砸进了军费,全国一半的资源都拿去造那些吓人的铁疙瘩,结果就是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差。《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里的数据,那GDP曲线跟滑滑梯似的,产业结构歪得离谱,一个超级大国,居然要靠卖石油和天然气吊着一口气。这底子,本来就一碰就碎。

戈尔巴乔夫想改,结果一通猛操作,反而把脓包全给捅破了。所谓的公开化,让捂了几十年的民族矛盾、官僚腐败,一下子全冒了出来。1989年《纽约时报》去莫斯科街头采访,市民聊起政府,眼神里全是失望。信任没了,国家就是艘到处漏水的船,补哪儿都一个样。

美国当然没闲着,在旁边可劲儿地扇风点火。美国之音天天给苏联年轻人灌输西方的价值观,舆论战打得那叫一个热闹。经济上更狠,直接联合沙特把油价从1980年的每桶40美元砸到1986年的10美元,这是要直接拔了苏联的输液管。但这些,都只是加速剂。病根,在自己身上。

现在,同样的剧本又被翻了出来。只是主角换了。可问题是,中国根本不是当年的苏联。

拿制度来说,苏联那是休克疗法,一刀下去想治好病,结果把自己弄得大出血。中国不这么玩,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从深圳那个小渔村开始,一点点试,好用再推广。世界银行的数据在那摆着,改革开放后,中国八亿人脱贫。这是稳出来的,不是破出来的。

经济上,美国想卡脖子,尤其是在技术上,华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结果呢?反而逼得中国在高科技上玩命投钱。2023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欧盟的平均水平,顺带搞出了一大波国产替代。这哪是被压垮的样子,分明是被逼上梁山,自己闯出了一条路。更别提那个庞大的内需市场了,光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高达44万亿元,就算外面风大浪大,关起门来,自己也能消化不少。

最关键的,还是人心。皮尤研究中心2023年的调查,中国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高达86%。这可不是宣传出来的,是在一次次解决实际问题中攒下的信任。反观苏联,那本就是个多民族硬凑起来的盘子,国家认同感薄得像纸,机器一失灵,大家立马就想各回各家。而今天的中国,国学热、传统节日的复兴,文化上的认同感反而越来越强。

美国自己可能也没想到,这套老戏码,这次演起来这么费劲。贸易战打了几年,2023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反而升到了近四千亿美元,这不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吗?想拉着盟友一起围堵,发现人家心里也打着小算盘。欧盟对那个全面限制对华芯片出口的要求就一直犹犹豫豫,说白了,生意还是要做,没人愿意在中美之间当炮灰。

说到底,美国自己也一身的麻烦。财政赤字飙升,国债都突破34万亿美元了,国内两党还天天吵得不可开交。这种状态下,还想拉着全世界打一场持久战,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反观中国,朋友圈倒是越来越大。一带一路已经和152个国家签了合作协议,搞的是实实在在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家都能看到好处。而美国主导的那个印太经济框架,成员国没几个,合作也浅,雷声大雨点小。

所以李显龙那句话,提醒的不仅是美国,也是所有人。历史从不简单复制,用昨天的药方,治不了今天的病。这场大国之间的较量,终究拼的是谁的根基更稳,谁的治理更高明。美国如果还沉浸在熬死对手的旧梦里,那最后,先被熬干的,可能就是它自己。

上一篇:神二十一航天员出征仪式,复合型领导力的养成路径
下一篇:刘格菘大调仓,寒武纪成新宠,科技医药军工一起上

热点资讯

爱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