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女博士坦言:我炒股从不满仓,50%起手,盈利10%再加30%

admin 2025-11-22 02:01 产品展示 118

朋友,让我们聊点糟心又现实的话题:炒股。

尤其是90后炒股,那场面,比看恐怖片还刺激。

“再涨一点,就差一点,我直接满仓干进去!”——这句发自肺腑的呐喊,一年365天,你可能听了三百遍,从不同的嘴里,对着不同的股票,但结局出奇的一致:账户绿得像一片呼伦贝尔大草原。

问题出在哪?

是你的选股眼光堪比巴菲特附体,结果开枪姿势是马克沁,子弹储备却是BB弹,一梭子就哑火了。

这事儿吧,有人真就当成科学问题在研究。

北京五道口那边,有位天天跟K线和财报死磕的金融女博士,据说把三千份散户的年度交割单打印出来,铺满了整个办公室地板。

那场景,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大型行为艺术现场,其实是赛博坟场剖析大会。

她像拼一幅血淋ímav的拼图,从这堆账户残骸里,拼出了两条惊人相似的死法,堪称散户作死行为学的两大基本定律。

第一定律:试探性猥琐与冲动性梭哈的无缝衔接。

具体表现为,在股价趴在地上装死,比狗都嫌的时候,他们小心翼翼地用1%的仓位买入,美其名曰“打个底仓,观察一下”。

然后股价稍微抬头,涨了5%,他们脑子里那根叫“理智”的弦,“啪”地就断了,仿佛看到了财务自由的曙光在向自己招手,直接一把梭哈,把剩下的99%子弹全打了出去。

结果呢?

股价一回调,他们就成了山顶上最孤独的哨兵。

第二定律:一见钟情式满仓与鸵鸟式装死的反复横跳。

看到某只股票,听了个消息,或者看了个短视频,感觉来了,心动了,直接把全部身家砸进去,仿佛不是在买股票,而是在迎娶挚爱。

然后股价跌个两天,这些人就立马切换到“非暴力不抵抗”模式,APP一删,账户一关,只要我不看,亏损就不存在。

这种精神胜利法,堪比阿Q在世。

这两条路,条条通往天台。

那位女博士给出的解药,听起来平淡无奇,像极了你妈让你多喝热水的叮嘱:别骚操作,先用一半资金试试水,等它真的涨了10%,再加三成。

我知道,你听到这儿,白眼已经翻到后脑勺了:“就这?这不是废话吗?”别急,魔鬼全在细节里。

这套打法,就像中医开方,君臣佐使,一味都不能错。

照着做,回测数据显示,你的账户最大回撤能从地狱级的37%砍到勉强能接受的22%,年化收益还能莫名其妙多出来9个点。

这多出来的九个点,不是靠拜神,是靠纪律。

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白开水战法”的刀口细节。

首先,底仓怎么扔?

不是闭着眼睛随便买。

博士的规矩是:第一,股价必须站上20日均线,这叫“脱离ICU观察期”,证明这票至少还有口气儿。

第二,不是站上去就行,得站稳三天,像钉子一样钉在那儿,这叫“生命体征稳定”。

第三,这三天的成交量,得比过去五天的平均值放大三成以上,这叫“有新人抬轿,不是自娱自乐”。

更宏观的,还有个大前提:看大盘。

如果整个A股市场的成交额连五千亿都不到,说明场子里全是老油条在互砍,根本没增量资金。

这时候你冲进去,就是给别人送人头。

所以,大盘没量,就老老实实空仓喝茶,别总觉得自己是那个天选之子,能在沙漠里挖出泉水。

你不是,你只是容易中暑。

然后,最关键的一步,加仓怎么续?

这30%的子弹,不是随便打的。

规矩是:股价必须从你的成本价往上,实打实地蹦高10%。

注意,是10%,不是9.9%。

而且,蹦上去之后,得在高位盘踞至少两天,不出现明显的回落。

这证明什么?

证明上涨不是一日游的激情,而是有承接的、健康的趋势。

这时候,你这30%的“援军”才能上。

续完杯,你手里还剩20%的现金。

这20%是干嘛的?

是你的保命钱,是你的“最终解释权”。

万一哪天半夜,美联储主席打了个喷嚏,美股来一根惊天大阴线,全球市场跟着跳水,你第二天早上醒来,看着账户里的绿光,至少还能庆幸:“还好,老子还有子弹,还有翻盘的本钱。”而不是直接心肺骤停。

肯定有人会抬杠:“这也太慢了!万一我买的票直接一飞冲天,天天一字板,我这不就踏空了吗?”

对于这种灵魂拷问,博士的回答很扎心:连板是彩票,仓位是口粮。

一个真正挨过饿的人,永远会把保护口粮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天天幻想中彩票。

你见过哪个正经的军队,打仗前先把所有弹药一次性全打光的?

那是烟花表演,不是打仗。

现实比段子更魔幻。

2023年,年轻人像潮水一样涌入股市,短视频平台上,“满仓梭哈,干就完了”的口号喊得震天响。

但中国结算公司的数据冰冷地摆在那儿:当年47%的新开户是90后,而这些新账户的存活期中位数,不到九个月。

九个月,刚好够一个新生命的孕育,也刚好够一个A股新韭菜从入门到入土的全过程。

你看另一边,那些被你骂“怂货”的机构在干嘛?

公募基金悄悄把股票仓位降到了88%以下,有些甚至到了85%;量化私募,那些玩模型的,给单只股票的持仓上限死死钉在5%;被称为“聪明钱”的北向资金,更是游击战大师,平均15个交易日就完成一波高抛低吸,撸完差价就跑,绝不恋战。

看到没?

职业选手都在拼命留后手、做风控,业余散户却一个个忙着All in,高喊“一把定输赢”。

这牌局,还没开始,你就已经输了,怪谁?

回测数据是不会说谎的,它只会用冰冷的数字打你的脸。

拿沪深300的成分股跑一年的数据,严格执行“50%底仓,涨10%加30%”的策略,最大回撤是22%,虽然也疼,但至少人还在。

而那些一上来就满仓硬扛的,最大回撤是恐怖的37%,基本上就是本金腰斩再打个折。

前者年化收益18.7%,后者呢?

傻坐着不动可能还亏得少点。

盈亏比2.8:1,这背后靠的不是什么神仙票,就是简简单单把子弹拆成三截,分批打出去的纪律。

如果你真想试试这套“白开水战法”,先去买四根钉子,把下面这四条红线钉在你的电脑屏幕旁边,每天开盘前默念三遍:

1. 下跌补仓,剁手示众。

任何试图在下跌趋势中补仓的行为,都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直接踢出交易室,三个月不许碰股票。

2. 总仓位90%是天花板,多一分都是罪过。

永远给自己留10%以上的现金,这是你的尊严,也是你东山再起的火种。

3. 横盘震荡市,底仓砍到20%。

市场没方向的时候,你非要重仓进去当方向标,最后只会成为别人的笑料。

别手痒,手痒就去玩俄罗斯方块。

4. 用来炒股的钱,必须是未来三年用不上的闲钱。

拿借呗、花呗、装修款、孩子的奶粉钱、准备结婚的彩礼钱来炒股的,建议直接去精神科挂个号,别来股市送人头。

最后,那位女博士还补充了一点私货,算是对不同“性格”股票的个性化调教:科技股,脾气暴躁,波动大,可以把加仓的10%阈值适当提高到12%-15%,给它更大的折腾空间。

消费股,性格稳重,像个老干部,就老老实实按10%的规矩来,别乱改。

还有,每年财报季来临前,把你的底仓临时性地缩减15个点,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公司会在半夜给你扔个大雷,炸得你捶胸顿足。

这套方法,一点都不性感,没有“三个月翻十倍”的噱头,也没有“抓住下一只茅台”的豪言壮语。

它就像白开水,无色无味,但它能解渴,能保命。

等到下一个熊市来临,市场哀鸿遍野,你打开账户,发现自己虽然没赚大钱,但至少还有半仓现金,晚上还能安安稳稳地睡个好觉——恭喜你,那一刻,你已经跑赢了市场上80%的“聪明人”。

觉得我啰嗦的,也别急着喷。

打开你的券商APP,去模拟盘里,严格按照这个规矩跑两个月。

两个月后,你再回来看这篇文章,是骂我傻X,还是给我点赞,都随你。

毕竟,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上一篇:刘格菘大调仓,寒武纪成新宠,科技医药军工一起上
下一篇:存款超20万别错过,银行内部教你高息存钱法,2025年利息翻几倍

热点资讯

爱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