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头上了战场的猛虎下达“不准咬人”的命令,这事听起来就不太对劲。
可是在1943年的秋天,这么一道命令就实实在在地砸到了王近山的头上。
那会儿的华北,天是灰的,地是红的,到处都是血与火的味道。
日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正琢磨着怎么用他的“铁滚扫荡”把太岳根据地碾平。
另一头,国民党的部队也在边上虎视眈眈,把延安围得像个铁桶。
延安那边压力山大,毛主席急得在窑洞里来回踱步,最后拍板:必须从前线抽调一支最能打的部队回来,当中央的警卫员,这支部队必须绝对可靠,能豁出命去。
挑谁呢?
129师的刘伯承和徐向前俩人合计了半宿,最后把手指头点在了一个名字上:王近山。
王近山,时任386旅旅长,在军中是出了名的“王疯子”。
这外号不是骂他,是夸他。
打起仗来,这人就跟疯了一样,不知道什么叫后退,什么叫害怕。
让他带队冲锋,那是好钢用在刀刃上。
可这次的任务是护送,是赶路,千里迢迢,中间要穿过无数日军的封锁线,要求的是稳妥,是悄无声息。
让一个“疯子”去干一个“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的活儿,这本身就是一场赌博。
王近山的顶头上司陈赓,心里头最清楚自己手下这员大将的脾气。
出发前,陈赓特意把王近山叫到跟前,脸绷得跟块铁板似的,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近山,我跟你说清楚。
这次去延安,不是让你去杀敌立功的。
我命令你,也是命令整个16团,路上碰到任何敌人,不管是一小股还是一大队,都给我绕着走!
你的任务只有一个,把部队安安全全、毫发无伤地带到延安。
听清楚没有?”
王近山“啪”地一个立正,吼得山响:“清楚!”
可陈赓看着他那双闪着光的眼睛,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不放心地又补了一句:“记住,是任何敌人!
别给我手痒痒,这次的任务是赶路,不是打仗!”
这道命令,对王近山来说,比让他去炸碉堡还难受。
这就好比给一头饿狼的脖子上套了根绳子,旁边还扔了块肉,告诉它只能看不能吃。
陈赓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不知道这头猛虎会不会在中途挣断绳子。
王近山领着16团上路了,心里头憋屈得慌。
一路上,侦察兵隔三差五就跑回来报告:“前面发现一小队鬼子!”
“侧面有伪军的据点!”
战士们一个个都把枪攥得紧紧的,眼睛里冒着火,可王近山只能咬着后槽牙下令:“绕过去!”
部队里怨气冲天,大伙儿都觉得窝囊。
眼睁睁看着小鬼子在眼皮子底下晃悠,却连个屁都不能放。
这叫什么事儿?
可军令就是军令,王近山再“疯”,也得遵守。
直到部队走到山西洪洞县一个叫韩略村的地方,事情开始起了变化。
韩略村这地方,邪门得很。
它坐落在一个窄长的山沟里,一条公路从中间穿过,两边是几十米高的土崖子,活脱脱一个天然的口袋阵。
明面上,这里挂着日本旗,是个“顺民村”,可实际上,村里的老百姓都是咱们的人,是个秘密的地下交通站。
王近山让部队在这里歇脚,顺便找当地的同志摸摸情况。
不摸不知道,一摸吓一跳。
当地同志带来一个消息,说最近经常有日军的车队从这里经过,而且根据可靠情报,第二天,就有一支级别不低的日本军官队伍要打这儿过。
这消息就像一根火柴,瞬间就把王近山心里的那堆干柴给点着了。
他摊开地图,死死盯着韩略村那段像肠子一样又窄又长的地形,脑子里有个声音在疯狂地呐喊:打!
这是老天爷送到嘴边的肉,不吃白不吃!
可是陈赓那张严肃的脸又在他眼前晃悠,那句“不许恋战,绕着走”的命令还在耳朵边上响。
违抗军令,这在任何部队都是掉脑袋的大事。
一边是军令如山,一边是千载难逢的战机。
王近山在指挥部里转起了圈,脚下的土地都快被他踩出个坑来。
安安稳稳地把部队带到延安,完成任务,这是最保险的做法,谁也挑不出错。
但放过这伙小鬼子,他咽不下这口气。
更重要的是,冈村宁次正在太岳根据地搞“扫荡”,要是能在这里敲掉他一支队伍,不光能缴获装备,更能给根据地的同志们减轻点压力。
这笔账,怎么算都值。
他手下的几个团级干部也看出了他的心思,围上来说:“旅长,干吧!
送上门的鬼子,没有不打的道理!”
王近山猛地一拳砸在桌子上,桌上的茶碗都跳了起来。
他眼睛熬得通红,下了决心:“打!
天大的责任,我王近山一个人担着!
通知部队,准备战斗!”
骨子里的那股“疯劲儿”,到底还是压过了理智。
1943年10月24号,天还没亮,16团的战士们就悄无声息地摸上了韩略村两侧的土崖,黑洞洞的枪口和一箱箱的手榴弹都对准了底下那条公路。
空气安静得可怕,只能听见战士们压抑着的呼吸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远处传来了汽车引擎的轰鸣声。
来了!
王近山举起望远镜,一列车队正大摇大摆地开了过来,一共13辆卡车,前后还有3辆小轿车护卫。
看样子,车里的人根本没把这地方当回事,连基本的警戒都没有。
等车队完全进入了那个“口袋”,王近山狠狠地挥下了手臂。
“打!”
一声令下,埋在路上的地雷发出震天动地的巨响,头车的轮子直接被炸飞了,车身横着堵住了路。
后面的车队顿时乱成一锅粥。
紧接着,山崖两侧,上百挺机枪、步枪同时开火,手榴弹跟下雨一样砸了下去。
山谷里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
车上的日本人被打得鬼哭狼嚎,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在他们认为最安全的大后方,会钻出这么一支凶狠的八路军。
这些日本人慌忙跳下车,想找地方还击,可两边都是光秃秃的土崖,他们就像是活靶子一样暴露在16团的枪口下。
战士们呐喊着从山上冲了下来,刺刀在晨光中闪着寒光。
战斗没持续多久就结束了,一百多个日本人,一个没跑掉,全被撂倒在了公路上。
打扫战场的时候,怪事出现了。
战士们清点战利品,发现收上来的步枪、机枪加起来还不到五十支,可各种军官指挥刀、武士刀,却足足有一百多把。
这意味着,这支队伍里,几乎人人都是官。
王近山心里咯噔一下,赶紧跑过去查看尸体。
他扒开一个鬼子的军官服一看,领章上是佐官的标记。
再看另一个,也是。
最后,在一辆被打烂的小轿车里,他们发现了一个佩戴着少将军衔的家伙。
这下,王近山全明白了。
他打掉的根本不是什么普通的运输队,而是冈村宁次特意组织起来,要去前线“参观学习”的“皇军军官战地观战团”。
这帮家伙,都是日军从各个部队抽调来的精英,未来的指挥官。
他们自以为高枕无忧,所以很多人连枪都没带,就挎着一把象征身份的军刀,结果被王近山一锅端了。
王近山这是捅了天大的马蜂窝。
消息传回太岳军区,陈赓接到电报,是又好气又好笑,对着电报骂了一句:“这个王疯子,胆子比天还大!”
骂归骂,脸上的笑却是怎么也藏不住。
电报一路传到延安。
毛主席听完战报,不但没批评王近山违抗军令,反而拍着桌子大笑,连声叫好:“这个王近山,打得好!
就是要敢于打没有命令的仗,打出了我们八路军的威风!”
韩略村这一仗,让冈村宁次精心培养的一批中高级军官还没上前线就见了阎王,对他整个“扫荡”计划的打击是致命的。
两个月后,王近山率领16团安然抵达延安。
他这次“违纪”,非但没有受到处分,反而成了一段传奇佳话。
1955年,王近山被授予中将军衔。
他的那股子“疯劲儿”,最终铸就了共和国的一颗将星。
参考文献:
金汕.《王近山将军:敢于“违抗军令”的“王疯子”》.《党史博采(上)》, 2010(12):18-20.
王媛媛.《“疯将”王近山》.《文史博览》, 2014(04):4-8.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编辑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解放军出版社,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