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真有“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
要是有,孙俪绝对是第一个拿到配方的。
一张路人随手拍的视频,没打光、没滤镜,镜头晃得跟坐过山车似的,结果愣是把我看呆了。
视频里的孙俪,穿着一身不起眼的便服,走在路上,那感觉…怎么说呢,就好像一阵清爽的风,把周围的空气都吹得轻快起来。
这哪是四十几岁的人啊,说她刚从哪个艺术院校溜达出来我都信。
起初我还觉得,这肯定是角度问题,毕竟“路人偶遇”这四个字,水分大得能养鱼。
可当我把进度条来回拖拽,一帧一帧地扒拉着看,一个细节让我后背发凉——她嘴底下那颗痣,不见了。
就那么干干净净,仿佛从来没存在过。
这事儿可就大了。
那颗痣,对孙俪来说,那根本不是痣,那是她的“玉玺”,是盖在她演艺生涯上的戳儿。
想想看,从《玉观音》里那个我见犹怜的安心,到《甄嬛传》里杀伐决断的熹贵妃,这颗痣是唯一的“随行家当”,见证了她从一个黄毛丫头,一路杀成内娱说一不二的“娘娘”。
它早就不是个生理特征了,它是一种符号,是孙俪这张脸上最画龙点睛的那一笔,没了它,孙俪还是孙俪吗?
这个问题一出来,网上的“辩论赛”直接就开打了。
有人拍手叫好,说没了这颗痣,孙俪的脸瞬间从“正剧大女主”模式切换到了“都市轻喜剧”频道。
之前总觉得她脸上写着“生人勿近”,现在那股子凌厉劲儿没了,五官显得更柔和,更精致。
用网友的话说,“这颜值直接回档二十年,可以跟现在的小花拼刺刀了”。
这话听着是挺爽,可我总觉得不是那味儿。
一个早就不靠脸吃饭、靠奖杯说话的人,会在这个年纪,单纯为了“好看”,就抹掉自己身上最有故事的一个标记?
我不信。
孙俪这人,你得把她当个“狠人”来看。
当年一部《甄嬛传》,够她躺在功劳簿上吃一辈子红利了,但她是怎么干的?
转头就去演《辣妈正传》里那个天天咋呼的夏冰,去演《安家》里那个不讲情面的房似锦。
她最擅长干的事,就是把自己亲手塑起来的金身,一锤子一锤子地敲碎,再用那些碎片,捏出个让你完全陌生的新玩意儿。
这次点掉痣,怕不就是她“拆迁”计划的第一步。
她前脚刚进新剧组《生日将至》,后脚就“换了张脸”,这动作,太有目的性了。
她这是在清空自己,把身上所有“甄嬛”的影子、所有观众熟悉的“孙俪”标签,用最物理的方式,撕掉。
就像顶级的画家,要画一幅旷世杰作,第一件事,就是扔掉那张画满了草稿的旧纸。
可另一波人就不干了,觉得这简直是“自毁长城”。
没了那颗痣,孙俪是变精致了,可也变得…“普通”了。
你看舒淇,要是没了那性感的厚嘴唇,还叫舒淇吗?
姚晨那张标志性的大嘴,要是也去做了个“微笑唇”,那得有多少人哭晕在厕所?
在这个千篇一律追求“完美”的时代,一点点“不完美”,反而成了最稀缺的宝贝。
大家怀念那颗痣,怀念的是一种真实感,一种“这姐们儿不好惹”的独特气质。
这就有意思了,暴露了我们这些吃瓜群众骨子里的一种拧巴:一边骂着资本的流水线审美,一边又对明星脸上的每条皱纹都口诛笔伐。
咱们到底是要活生生的人,还是要一尊尊没有瑕疵的蜡像?
说到底,一颗痣的去留,背后是孙俪对自己人生的绝对掌控力。
她早就活明白了,不为角色所困,不为年龄所扰,更不为观众的口水所左右。
她今天想点痣,明天或许就想去剃个寸头,你别惊讶,因为她有这个底气。
这底气,或许就来自邓超天天在网上嘚瑟的那个幸福家庭吧。
所以你看,孙俪的状态好,哪是因为一颗痣那么简单。
真正让她“逆生长”的,是那股“老娘的人生自己说了算”的劲儿。
她不是在跟时间赛跑,她是在告诉时间:“你跑你的,我按我的节奏来。”
那么,你呢?
是怀念那个有痣的“娘娘”,还是更喜欢现在这个“全新出厂”的孙俪?
来,评论区交给你了。

